長庚最新研究發現:父母親有先天性心臟病 生下先天性心臟病兒女的機率高達5倍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系 林育聖醫師/褚柏顯主任
先天性心臟病是目前新生兒中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大約有1.4%的發生率,目前台灣這樣的患者人數約在4萬人上下,通常出生時容易伴隨喘、活動無力、心悸、嚴重時有缺氧等等,心衰竭輕重不等的循環症狀,有些甚至需要立即的開心手術治療,以往的重症患者通常活不過1歲。
由於醫療手術和照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患者長大成人,雖然平均餘命已從過往的30多歲逐漸延長至50多歲,但是生命週期仍然顯著低於一般民眾,同時,患者面臨就業、結婚、成家、生子時相伴隨的醫療照護問題卻是與日俱增 。
有感於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病患人口逐步增加,包括未來心血管併發症以及相關遺傳性等重大醫療議題尚未釐清,因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以及心臟內科醫療團隊,於3年前即藉由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總共3267人,發現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未來在心衰竭、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比一般民眾增加3到10倍的風險。但心房中膈缺損病患進行手術修補治療後,則可能減少5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發生。此研究已發表於2014年3月的「BioMed Central 心血管疾病(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雜誌。
長庚心臟內科醫療團隊更進一步應用最新統計技術,希望了解先天性心臟病患的家族群聚性(所謂家族群聚性是以統計大數據方式評估家族遺傳的風險方式 例如家人有先天性心臟病時,家族有的比例,對比鄰居沒有先天性心臟病時鄰居家族的比例去做統計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約有3成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和家族群聚性有顯著關聯,其中直系血親的關聯性最大。例如父母親有先天性心臟病時,比一般家庭增加生下先天性心臟病兒女5倍的風險;如果是雙胞胎的話,風險更可高達12倍!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2017年8月的「日本醫學會雜誌(Circulation Journal)」,再次將臨床研究實證成果,導入醫療諮詢和評估的應用。
針對高心血管風險的成年先天性心臟病病患,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應至少每1~2年定期回心臟科門診追蹤,並於懷孕前接受諮詢和評估。長庚心臟科醫師也提醒,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時,建議一等親的親屬最好至心臟科門診進行檢查與評估,了解是否有潛藏的先天性心臟病,以提早預防與治療。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