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靜脈曲張
在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養分,經由一條稱為「肝門靜脈」的血管流入肝臟。如果肝臟硬化了,肝門靜脈壓力增加,血流就不容易進入肝臟,血液就抄捷徑從胃的上部另謀出路,形成所謂「食道靜脈瘤」(或稱食道靜脈曲張)。在臺灣在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養分,經由一條稱為「肝門靜脈」的血管流入肝臟。如果肝臟硬化了,肝門靜脈壓力增加,血流就不容易進入肝臟,血液就抄捷徑從胃的上部另謀出路,形成所謂「食道靜脈瘤」(或稱食道靜脈曲張)。在臺灣食道靜脈曲張大都是因慢性B型、C型肝炎及部分是喝酒引起的佔多數,病患會有吞嚥困難,厲害時會有腸胃出血,甚至嚴重引起大吐血。解決的方法,可分藥物控制及內視鏡治療(結紮法或硬化注射治療),或利用手術方法解決。食道靜脈曲張併出血是肝癌末期之主要症狀及死亡原因之ㄧ
ㄧ、 食道靜脈曲張的原因:
肝硬化是構成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正常的肝門靜脈壓為5 -10 mm Hg,一般不超過6mmHg,且當門脈高壓超過12mmHg時會引起側枝循環、食道靜脈曲張的產生,以及系統循環亢進的現象。發生肝硬化時,門靜脈(從腸道血管匯合而成)的血流就無法正常進入肝臟;如果血液不能進入肝臟就會有嚴重的後果,權宜之計就是開闢新的血流途徑,可經由下列三個途徑:
1. 經腹壁靜脈回流進入心臟。
2. 和下腸繫膜靜脈出來的靜脈合流。
3. 和食道靜脈相接。
前兩個途徑一般不會發生破裂,而經由食道的途徑,由於是食物的通道,經常會受到食物的刺激;食道靜脈壓力增加時,會發生曲張,就很容易破裂出血。在食道靜脈曲張的初期,呈青色血管;隨著肝硬化進展,即出現串珠狀腫大;如果這些腫大的血管呈現紫色甚至紅色時,則是即將破裂的前兆。
二、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症狀:
- 頭暈。
- 臉色蒼白。
- 腹部或胸口悶脹。
- 心跳加快。
- 血壓下降。
- 噁心。
- 解黑便。
- 血便。
- 突然吐出大量鮮血。
三、如何預防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
到目前為止,沒有能防止食道靜脈破裂、或是可縮小靜脈瘤的特效藥,因此只能做預防性治療。一般都會勸導患者進行血管接合手術及食道斷離手術;但是一般而言,這種做法能被接受的並不多,所以只能安靜休養,謀求不會引起食道靜脈瘤破裂的生活作息方式。造成食道靜脈瘤破裂的關鍵是食物在通過食道時,刺激到食道靜脈瘤,以及因某種原因造成門脈壓的急劇上升。
四、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治療:
如不及早治理,可導致死亡,死亡率可高達30%-50%。
1. 藥物治療:依醫師處方用藥。Pitressin(血管加壓素)Somatostatin(體抑素),此二類藥物一般用於急性出血的病患。
2. 手術治療:由醫師評估後決定是否手術。經內視鏡食道靜脈曲張硬化治療或食道靜脈曲張結紮,治療後:
*宜臥床休息。
*避免任何會造成胸內壓突然昇高的動作。例如:用力咳嗽、排便、嘔吐,彎腰,舉重物等。
*護理人員會按時為您測量血壓、脈搏。
*依醫囑禁食6-24小時,之後可進食流質飲食,二天後再恢復正常飲食。
出院須知:
- 飲食:
- 進食宜細嚼慢嚥。 避免進食粗糙、堅硬、過冷過熱之食物。
- 避免菸、酒、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休息與活動
- 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
- 適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外丹功等。
- 注意出血徵兆:如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煩躁不安、解黑便及嘔血,應立即到醫院求治。
- 注意保暖,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排便至少一次,避免用力解便。
- 大便顏色:如解黑便、血便等出血症狀應立即就醫。
- 若有吐血時,應協助患者採側臥:避免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五、日常生活須知:
1. 有食道靜脈曲張之病人,不要吃有很多魚刺的魚、排骨、雞鴨等帶骨刺之食物。
2. 避免重大精神刺激和體力過勞—精神上的重大刺激、體力過勞,不但促使胃食道反流發生或加重,也是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誘因。
3. 初期肝硬化併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粗糙、堅硬、過燙的食物且細嚼慢嚥。
4. 高溫易使血管擴張,會讓靜脈曲張情況惡化,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下待太久,如海邊、廚房、艷陽下。
5. 氣溫變化大時,注意保暖。
6. 保持規律而愉快的生活。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