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回到列表頁

【DIGITIMES電子時報-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貫穿整個2020年後,並沒有看到趨緩的跡象,許多國家的染患情形仍然持續上升,或正面臨第二、三波疫情。跨年間許多人期望送走2020,迎來2021,就會恢復往日產業榮景,解除邊境管制、出國遊玩,可能要失望了。


時間來到2021年,隨著首批疫苗供應的大幅提高,大家關注的重點已經從快速研發疫苗的壯舉,轉移到分配疫苗的艱鉅任務,國與國之間將會展開一場誰該獲得、何時獲得疫苗等的爭奪戰,當然,還有多少人將拒絕接種。


回顧在2020年疫情還在嚴峻的當下,許多產業開始用「後疫情時代」來描繪或預測,當疫情過後,所謂的產業「新常態」(new normal)是什麼,趨勢研究專家也紛紛預測,人們在生活、工作、教育等模式將會迎來什麼樣的新樣貌。 


醫療級的智慧穿戴,已成為科技健康醫療照護,未來極佳的幫手。


探索「後疫情時代」健康照護新樣貌


沒有疑問地,改變健康照護模式的,當屬近數十年由網路與資通訊技術(ICT)所驅動的改變,而疫情則讓這些改變,或可能的改變,更加速了。如果理解這樣的長短期驅動因素,我們就可以分辨哪些是必然趨勢,哪些是加速器。 


當疫情過後,人們的健康照護模式或健康照護產業,將產生什麼樣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將是短期還是長期現象,「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照護是什麼樣的樣貌和服務模式,我們觀察到以下幾個趨勢。 


一、重視「預防」大於醫療的健康照護模式


幾千年前中國「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提到,所謂「上醫醫未病、中醫醫將病,下醫醫已病」。意思是,最高層次的醫療應該是防範疾病於未然,換現代的專業講法就是「預防醫學」,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而中等的醫療是醫「將病」,就是改善亞健康(subhealth) ; 至於下等的醫療,則是治療已經有疾病狀態的人。因此,中醫重視養生之道,重視全人觀,探討身體各器官之間的關聯及互相影響,治病上重視自身體質的調理,而不是西方醫學的外攻和消除病症。現在的西方主流醫療其實是「下醫醫已病」,這是很大的諷刺。


然而,隨著網路及科技發展的演進,遠端照護技術及設備的完備,讓人們在遠端就可以持續性地記錄及管理健康,而如果是醫療服務,也可以實現連續性、持續性的照護。


疫情發生後,大家會更重視「預防」的重要性,部分原因可能是認知到,當傳染性疾病來臨時,誰的體質好、免疫能力強,誰就可以免於發病或死亡。 


二、科技加速健康照護的數位轉型


科技催生各產業的數位轉型,有人把這種趨勢稱為科技加速(tech-celeration),疫情大幅加快了各類科技的運用趨勢,在各領域不斷的催化,如購物、支付、線上學習、在家工作等。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醫師轉向遠距醫療會診,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在一星期內,就歷經了十年的巨變。他們鼓勵國民使用AI聊天機器人,先透過由醫師專家所開發的智能醫師App,詢問相關症狀,由AI機器人初判可能的疾病及應該看病的科別,再連結線上醫師,透過自費的醫師線上診療,快速解決病人的問題。這種遠距醫療及照護模式將因為疫情而持續需求。 


三、加速「去中心化」的健康照護模式


古時候,醫師其實是去病人家裡看病的。19世紀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規模、標準生產模式,將生產線分工、拆解,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標準生產模式後來逐漸成為現代醫療學習的對象,形成今天醫療服務中心化、標準化、大型連鎖化的景象。 


然而,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網路的發明,逐漸催生出物聯網、以及各種穿戴、遠距視訊等工具發展,讓醫療線上化、連續性生理監控等變得容易,醫療服務「去中心化」的情況將越來越普及。另一方面,「去邊界化」就是去產業邊界的情況,也將越來越明顯,因為可以提供健康或醫療服務這件事,已經不再是傳統醫療機構的專利了,新一代Apple Watch可以提供醫療等級的心電圖,讓使用者做健康自我管理,只是一個例子。 


四、跨域創新與融合趨勢


日前受邀由大肚山產業基金會與DIGITIMES所舉辦的跨域創新論壇上演講,看到過往可能毫無交集的產業,可以在一個平台上產生交集。醫聯網和南山人壽前不久進行了跨域合作記者會,探索健康+保險+科技等跨域融合的新服務模式。成立於2002年,扮演推動國內生技醫療產業發展重要角色的「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早期以推動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近年因應科技和生物醫療之融合,除了原有的生技、醫療外,也開始將「科技」納入會員成員及服務對象。 


創新往往來自於跨域,因為跨域才會激發新的創意和創新,而網路和數位科技讓過往產業間的跨域融合更容易了。 


尋找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 


最近大家都在談,台灣不能只有一個台積電(廣義是指半導體產業),我們應該要發展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然而,什麼產業是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從政府到產業,大家紛紛將矛頭指向所謂「大健康產業」,那是由健康促進、預防醫學、醫療及照護等所構成的一個產業生態圈。然而,除了健康醫療的領域專業外,一定要加入「科技」元素,才能數位轉型,形成各種數位健康、智慧醫療、遠距醫療等的產業新樣貌、新業態。 


在疫情驅動下,這樣的願景應該是越來越清楚了。



【作者簡介】

王欽堂,醫聯網創辦人,眾匯智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北醫學大學、台大管理學院EMBA畢,從事預防醫學事業超過25年。近年致力於推動健康照護產業數位轉型,成立台灣第一個健康照護資源共享平台-醫聯網。以「讓科技改變健康照護模式」為企業使命,提升人們自主健康管理,降低醫療資源浪費,並為健康照護產業開創新的契機。   


本文為DIGITIMES電子時報智慧醫療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原文連結)


 回到列表頁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