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智慧經營/王欽堂…打造醫聯網 顛覆舊思維

媒體報導:經濟日報 何秀玲

創立26年,擁有近30萬顧客的哈佛健診,日前宣布將併入上櫃公司盛弘醫藥集團。這家國內最老牌的健診中心之一為什麼選在這個時候併入其他集團?

在互聯網及人工智慧發展一日千里之際,台灣產業面臨的是什麼樣的挑戰和機會,讓20幾年前屬「創新」的產業,現在卻需要推動數位轉型?在數位洪流之下,台灣企業該有的認知和行動又是什麼?


健診中心數位轉型

哈佛健診成立於民國82年,是台灣早期的專業健診中心之一。創辦人同時也是眾匯智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欽堂,是醫學院檢驗科班出身,也是台灣健檢產業的開路先鋒。

王欽堂早在健診中心創立前幾年就獨排眾議,導入各項品質管理系統(TQM),全員品牌管理(TBM)等,獲得無數獎項,也受邀參與起草「健康檢查品質認證」標準及擔任認證委員,對台灣健檢產業發展貢獻卓著。民國95年獲得中華民國第29屆青年創業楷模獎。

從200萬元和醫師合夥一家社區診所開始創業,三年後王欽堂看到全民健保實施,決定要轉型為專業健診中心,於是向親朋好友募集了3,000萬元投入經營。健診中心開辦後經歷了六年的虧損,直到第七年才損益平衡。

之後的近20年,整個產業進入了成長期,現在全台有約200家醫院設立健檢部門,市場進入高度飽和的戰國時代。

「20幾年前,社會需要我的企業提供的服務,現在很多人都可以取代我的角色了,我應該要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王欽堂說。他看到邁入高齡社會後的台灣,不僅健保財務面臨困境,醫療現場擁擠、浪費,以及國人的健康狀況每下愈況,都不是現有健康政策及健康照護模式可以解決的。王欽堂思考著,要改變國人健康照護模式,到底要怎麼做?如果創新就是一種社會革命,運用互聯網及其衍生相關技術,是不是可以迎來健康照護的革命契機?


創新健康照護模式

為了找到事業轉型的方向,王欽堂回學校充電。2012年他進入了台大EMBA,別人念三年的學程,他卻花了五年才申請論文審查及口試。他說他真的很認真在讀書,希望從書本和課堂上找到事業轉型的方向。但是在修完所有課程後他發現,並沒有找到他要的東西,直到第四年在好奇下選修了一門「互聯網思維和實踐」之類的課程,內容談的是互聯網思維、應用,以及傳統產業進行互聯網轉型的策略及商業模式等。

這門課上到一半的時候,王欽堂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心中大喊著「這就是我要的東西啊!」於是課程也沒有上完就落跑了。

王欽堂說,這門課他學到了互聯網思維下的商業模式和傳統商業模式是完全不同,特別是平台和垂直價值鏈的產業商業模式,概念和經營做法完全不同。

「我的論文其實就是一份事業轉型計畫書」,王欽堂說。從此,他拚命研讀互聯網相關書籍,研究對岸「互聯網+」的戰略及各領域的實踐。

2016年,他和台大教授團到大陸青島海爾總部參訪,有機會和創辦人張瑞敏對話,他看到70幾歲的張瑞敏花了十年時間,將一家有8萬員工,年營收超過千億人民幣的傳統家電公司,透過自我顛覆,甚至自我消滅的過程,轉型成為一個互聯網平台企業,他們更不惜將海爾一家公司分拆成數百家小微企業,讓他們不斷在各事業領域創新,開枝散葉。

王欽堂用「非常震撼」來形容他這一趟參訪的收穫。

近幾年,他帶領團隊一起打造互聯網醫療平台-醫聯網,是全台第一個健康檢查入口平台,目前已經有近200家健檢機構上線營運。

平台除了提供線上健檢行銷媒合,也協助全台健檢機構導入「智慧健檢服務流程系統」,未來將帶領台灣健檢產業往國際化發展,讓台灣優質的醫療能吸引更多國際顧客,來台接受健檢及其他醫療服務。


開發智能就醫系統

同時,該平台現也提供醫師諮詢服務,讓健檢後的民眾可以在平台上面詢問所有健檢報告的異常問題,以及就醫前的指導及建議等,現在已經有近500位醫師登錄。

未來,醫聯網將運用大數據及AI等相關技術,開發個人化健康管理及健康促進服務的相關工具,另外,也將開發「智能就醫輔助系統」等提升醫療品質的相關商品,積極打造線上線下(O2O)整合服務的健康醫療平台,為台灣的健康醫療產業及數位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王欽堂說,數位轉型是一條顛覆自己的路,因為要改變的不是營運面的各種做法而已,最難的是要改變自己及別人的思維,思維改變了,行為就會跟著改變。他強調,面對科技洪流,不顛覆自己的,就等著被顛覆;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報導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790347



 回到列表頁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