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療轉向「預防」,從依賴健保,轉向為「自主健康管理」,如何「預防生病」才是邁向超高齡社會最重要的功課。
新醫療技術多昂貴,理賠成本持續上升,必須調整保費以應對這些成本,但會影響消費者負擔能力和保險商品的競爭力。
新醫療技術的應用,使風險評估變得更加困難,必須不斷更新其風險評估模型,以準確預測與新技術相關的風險。
開發更多元化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例如,針對特定疾病或療法的專屬保險產品,以吸引更多的客戶。
透過與科技平台合作,利用大數據和AI等技術來改善疾病風險評估與客戶體驗,提升服務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家庭在自費醫療支出占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比,遠大於OECD國家的平均,也大於日、韓,2021年已達33.8%,未來只會更多。
遠距醫療法源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擴大適用對象,從5大類擴大為10大類,診療服務項目也大幅擴大。
除了特定對象的遠距醫療可以納入健保外,其他遠距醫療行為都必須透過商業保險承擔。而遠距醫療將成為新常態性的醫療行為。
在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成趨勢,傳統以「住院」為理賠條件之保險商品受衝擊。 例: 2024年7月1日上路的【在宅急症照護新制】,三類族群經醫師評估只需使用抗生素、無需進加護病房治療者,可在家接受「住院」服務。
我們提供一站式、整合性及數位化健檢整合顧問服務,全台各地的保戶都可以透過醫聯網平台在任何一家合作健檢院所接受健檢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和全台超過250家健檢院所合作,提供超過1500種以上主流健檢套組的選擇,我們是全台最大的健檢服務入口。
由醫師及AI 團隊依據主流醫學原則,彙整大量醫療數據,以AI技術開發的一套「智能健康自診系統」。
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隨地發問,指定醫師諮詢所有健康/醫療問題。
平台上有超過2200位、36科台灣優質醫師。
一次性諮詢
手機就能問
72小時內回覆
24小時內回覆
可指定醫師
持續、多次諮詢
透過健檢數據,我們提供兩種方面的評估服務:
我們所經營的醫學資訊網站-MedNews,由醫師及專家撰寫各種健康、醫療及照護等文章,也包括最新的數位健康、智慧醫療等,我們提供文章授權。
我們媒合專業護理人員,滿足對更高品質照護期待的顧客,提供居家照護服務、就醫陪診及特別護士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