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
最新研究發現,數以百萬計高齡長者可能是罹患一種新型失智症,而被誤診為阿茲海默症。專家表示,這可能是過去 5 年來最重大的失智症研究發現,有助於找出治療方式。
由於生活壓力與工作環境的因素,痔瘡已經常為現代人最常見的隱疾,尤其是20至50歲的人最容易發生,痔瘡是一種肛門內粘膜小血管、動靜脈交通、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所組成的肛門軟墊脫垂而出所形成。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外科葉峻昇醫師表示,一般無症狀的痔瘡,不致於造成日常生活不適,可以不必特別治療,但若是症狀嚴重,如解便不易、肛門疼痛不舒服、解便出血量多或痔瘡脫垂無法復位而產生不適及不便時,則需即刻求診。
「為什麼得病的是我?」幾乎每個罹患癌症的病友都曾有這樣的疑問,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安醫院總顧問張金堅指出,臺灣確診罹患乳癌的病人中,僅有5%與遺傳基因有關,歐美約10%,也就是說,除了先天因素以外,有九成以上的成因,可能都與後天環境有關。
現代女性常常經受工作壓力和家庭責任兩方面的重任,因此,對自己的健康大大放鬆了警惕。當疾病「找上門」了,卻還無察覺。下面,專家為大家介紹了30—60歲女性易患疾病及如何防範:
你知道嗎?近7800萬美國成年人患有心臟病與中風,經研究顯示,大多數成年人每4~6年進行1次膽固醇檢測
腦部老化是年紀漸長的自然變化。人類到六、七十歲後,新鮮記憶的形成會需要多講幾次,才能由海馬迴通路存入大腦皮質層成為長期記憶,學習新的事物會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年輕時,可以三頭六臂,同步處理好幾件事,年紀漸長後,就像電腦用久了,運作的靈敏度,勢必不如新電腦快速,一次處理一件事會比較順暢。
一直喝水卻還是覺得口乾舌燥嗎?除了天氣及過鹹過辣的飲食因素所造成的口乾外,千萬別小看「口乾」這個症狀,有時你以為只是火氣大,但卻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喔!以下帶你了解口乾可能是哪些疾病所造成的!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 mosquito),牠正式的名稱是「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屬於「蠓科」,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烏蝛)」、「烏微仔」、「小金剛」、「黑金剛」。 小黑蚊的體形只有約1至1.4mm,所以一般的紗窗、紋帳有時很難防止牠的入侵。只有雌成蟲會吸血。而雌的小黑蚊在吸血時,不會像一般蚊子那樣,一次吸飽才離開,而是一次吸少量血,分多次吸。還好,目前根據研究,小黑蚊不會攜帶傳染病,屬騷擾性昆蟲。
疾病管制署表示,先前日本、韓國爆發疫情,近期香港、澳門病情趨勢不斷攀升
身體活動被定義為使用骨骼肌並且比休息需要更多能量的任何運動,體育活動包括工作、運動、家務事和休閒活動,例如散步、網球、遠足、騎自行車或游泳。
台灣人飲食越來越精緻化,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三成,約3個成人就有1人得了脂肪肝。在我的門診,脂肪肝患者確實不少,比較有趣的是,這些人知道自己有脂肪肝後,積極對抗的少,跟脂肪肝和平共處的多。和平共處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就是每年定期回診找我,透過回診檢查肝臟,若沒有發炎就心定許多,然後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狀態,這樣一年又一年......。
坦然與癌共生共存,不把癌症視為仇敵,但到底如何治療癌症?有些醫師建議癌友要與癌症共生共存,其實是把癌症當慢性病來治的意思
清明時節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時,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而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恙蟲病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於每年4至5月病例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截至今(2019)年3月15日為止,共計40例恙蟲確定病例。
蕁麻疹(醫學術語為Urticaria)是指皮膚出現發紅、發癢、腫脹、隆起的凸塊或痕跡,顯露於身體上的區塊大小和位置不一。蕁麻疹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係,但原因通常不容易辨別,尤其是在蕁麻疹持續存在的時候。
每日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不再是一個健康的老年人,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推薦的方式
肺部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腫瘤若屬惡性,也就是肺癌。近年來,肺部相關疾病讓台灣民眾人心惶惶,台灣肺癌死亡率連續10年居冠,儼然成為國人最大的生命威脅之一。更驚人的是,以往認為對肺部危害最大的是吸菸,但調查統計發現,肺癌患者中竟有90%女性、30%男性從不吸菸,顯示空氣汙染、油煙等隱形殺手,早已不容忽視,也更要時時警覺肺部警訊。
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但沒發作的時候,去照心電圖可能不會發現異常,因為它並不像其他的心律不整會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發作的時候,可以藉由一些迷走神經的刺激來幫助心跳恢復,同時爭取打電話求救的時間。
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病變,使肝臟產生輕微到中度的腫大,叫做「脂肪肝」。在台灣,這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近20年來,台灣脂肪肝的發病率節節攀升,肝病防治基金會曾針對9千位上班族做肝臟超音波,發現有43%的人有脂肪肝,其中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49%。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