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
自從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率先宣布,自26日開始,暫停接受所有來自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波札那、賴索托、史瓦帝尼等非洲六國的班機,全球多國也馬上跟進,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歐盟成員國陸續實施入境限制,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29日起限制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波札那、賴索托、史瓦帝尼、莫三比克及馬拉威等非洲國家的旅客入境美國。 而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26日這天宣布,自29日零時起,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及辛巴威等六個國家提升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後須入住集中檢疫所。
過去的調查就發現,台灣成年男女的過重、肥胖比率超過40%,讓體重控制成為幾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而肥胖其實依照脂肪堆積的的部位不同,危險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從外觀上就能觀察出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肥胖,以及下半身肥胖的「西洋梨型肥胖」,健康風險就不一樣。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發現,這之中有一種類型的肥胖更加危險,會影響身體代謝,使血脂容易異常;也可能促進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還有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問題,最好能夠積極避免。
「壺腹」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分之內側腸壁,為總膽管、胰管的交會處,大小只和一顆黃豆差不多大,因其形似乳頭,故又被稱為「十二指腸乳頭部」。 壺腹癌可歸類於小腸癌或胰臟癌、膽管癌(亦稱膽道癌)之中,由於壺腹連接著周遭的腸胃、膽囊、胰臟等諸多器官,因此其實也並不容易區分腫瘤是由胰臟癌往壺腹發展,還是壺腹癌擴散至胰臟。 而和胰臟癌相似的是,壺腹癌不容易在早期發現,很可能完全沒有症狀,等到發現時經常已是末期,也容易因為腫瘤壓迫周圍部位而引起併發症,甚至手術的方式也和胰臟癌類似,可能會切除十二指腸及胰臟等部位。
一起來看看心肌梗塞、腦梗塞等問題和血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危險,以及專家們有什麼建議,能幫助我們降低動脈硬化的風險、遠離猝死。
隨著政府購買及民間均贈疫苗持續到貨,台灣新冠病毒疫苗的覆蓋率不斷上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於10月27日公布,台灣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69.49%,第二劑也有29.6%的覆蓋率,日後可望略為放鬆邊境管制政策。
胰臟癌在台灣盛行率約10萬分之9,雖然和腸癌相比盛行率不算非常高,但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2016年約有2,202名胰臟癌患者,同年死亡人數卻高達1,996人,死亡率高達約9成,是死亡風險非常高的癌症類型。 治療的困難再加上早期無明顯症狀、難以發現,「沉默殺手」的稱號不脛而走,名人因胰臟癌去世的消息也時有所聞,種種因素更讓胰臟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稱呼,讓許多人聞之而色變。
繼美國前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在接種完二劑BNT仍染疫逝世之後,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也接著傳出在完全接種疫苗之後確診,而台灣近期也有某金控集團負責人在接種完二劑AZ疫苗之後確診,這些完全接種疫苗仍確診的案例,稱之為『突破性感染』。
頻尿、尿失禁總讓人相當沮喪,才沒多久又得被迫跑廁所,尤其對無法隨時離開現場上廁所的服務業來說更是痛苦,造成的不單只有生理上的難受,也讓患者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讓人際關係、事業大受影響,許多人因此尋求解方,甚至不排除透過外科手術動刀治療。 其實,引起尿失禁、頻尿的原因不盡相同,不妨先來看看成因,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狀況可能是哪一種,也讓我們就醫時更容易明白自身情況。
骨質疏鬆症在臨床上沒有明顯的症狀,堪稱是沉默的殺手,許多高齡者往往要到了嚴重的骨折問題出現,住院檢查後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但傷害已經造成,不少高齡者因此臥床不起、無法活動,不但需要他人照護,更可能因為無法活動而讓身體陷入健康的惡性循環之中。 據統計,65歲以上脊椎骨病變的高齡者中,男性約每8人、女性約每4人就有一名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70歲以上則每5歲,骨折機率都會翻倍,且若骨折部位為髖骨,更有高達12~20%會身亡。 因此,從一開始就顧好骨本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來看看有那些徵候,可能代表著我們骨質疏鬆風險較一般人為高,甚至已經有骨質疏鬆問題,警醒我們要及早改善。
秋天日夜溫差大,自律神經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引發諸多健康問題,而想要避免秋天不適,有哪些生活小細節需要注意,以及有哪些健康營養食材可能有益於改善呢? 日本一名漢方藥劑師,從漢方醫學的角度提出建議,幫助我們維持自律神經的運作正常,不讓交感神經被過度活化,可望使秋天容易出現的疲勞、暈眩、頭痛、失眠、腸胃不適等諸多問題獲得改善。
Delta病毒株傳染力高達2倍以上,住院、重症、死亡風險也較高,打疫苗還有用嗎?該如何防範才好?
不出門也能健檢,日本夯「居家健檢」,安全、準確度高、沒有技術門檻,價格也經濟實惠
高血壓以及高血壓所引發的疾病,都可能提高新冠病毒重症甚至死亡風險,可以說,定期量測、控制血壓,是每個人最好都能做到的居家健康好習慣。
面對年幼、尚無法注射新冠疫苗的幼兒,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護他們免於受到新冠病毒威脅呢?
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足跡遍佈桃、竹、苗等多個縣市,也讓民眾擔心疫情再度擴散,更有人不解,若是接種新冠疫苗後仍傳「突破性感染」,那麼接種疫苗真的有效嗎?究竟Delta變種病毒為何可怕?我們又可以如何防範呢?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8月30日時列名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的「哥倫比亞變種病毒」(B.1.621,又稱「Mu」變種病毒),由於可能具有「免疫逃脫」(Immune Escape)特性,且台灣8月13日時已有一例境外移入個案,更需要人們特別關注!然而,究竟「哥倫比亞變種病毒」是什麼?有哪些特性?「免疫逃脫」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慢性腎臟病堪稱是新一代的國民病,也是導致國人必須洗腎的一大重要原因:台灣洗腎率世界第一,慢性腎病的盛行率也高達11.9%,位居世界第三,讓「洗腎王國」的稱號不脛而走,可以說,慢性腎病是每個國人都要積極預防的問題。 慢性腎臟病除了可能引發水腫、提高心臟負擔,毒素也容易累積體內難以排出,也可能出現腸胃症狀、血液骨骼、內分泌出問題,或是皮膚變差、男性陽痿等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18歲以上民眾登記接種BNT/輝瑞疫苗,12至17歲青少年更將直接造冊,希望能為疫情緩解助一臂之力!究竟輝瑞疫苗保護力如何?又有哪些副作用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23 日完全批准BNT/輝瑞新冠疫苗,讓BNT/輝瑞疫苗成為美國第一款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完全授權的疫苗,這又代表什麼意義?
開端疫苗自8月23日開打,通報的不良事件中,至26日已累計4位死亡個案,引發不少民眾恐慌。目前除陸姓作家經解剖後,確認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填塞,指揮中心表示,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還待法醫判定。 由於4起個案中,2例有慢性病史,指揮中心也呼籲,慢性病患者若對施打疫苗有疑慮,建議向醫師諮詢。
雖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有趨緩跡象;然而,在病毒不斷變種、疫情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我們沒有掉以輕心的本錢,除了需持續落實防疫,更需仰賴最能幫助人類有效對抗頑強病毒的利器——疫苗。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7月27日公告,新增接種國產的「高端疫苗」選項,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 這批預約也預定將在8月23日至8月29日施打。 作為首支開打的國產疫苗,高端疫苗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保護力為何?又有哪些副作用呢?將高端與其他疫苗混打,是否能有加倍的保護功效?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