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
除了已經開始施打的牛津AZ疫苗外,首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也進入檢驗階段,國產的聯亞、高端疫苗更預計在7月底供貨,有望緩解疫情。截至目前為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開放讓「十類公費疫苗接種對象」中的第七、八類對象接種,也就是軍人等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之必要人員及65歲以上長者皆可施打。而在等待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時,我們還可以先做些什麼,為之後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超前部署呢?答案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從2021年5月以來,台灣本土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好消息是,首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Moderna COVID-19 Vaccine)已於5月28日下午抵台,目前正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檢驗,最快將在2週內檢驗完畢並開始施打, 讓本土疫情控制看到一線轉機。然而,民眾在期待疫苗接種之餘,面對台灣已開始施打的牛津AZ疫苗(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即將開打的莫德納疫苗,以及進入臨床試驗第二期,預計7月供貨的聯亞、高端國產疫苗等各種疫苗,也常陷入「究竟該打哪個好?」的長考。
過去研究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冠病毒肺炎時的重症機率會比一般健康者來得高。但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肺炎的重症化,也可能和口腔衛生大有關係。
日本企業針對一千多名執業醫師廣發問卷,希望能調查他們的防疫措施,結果發現其實醫師們實行的防疫方式都並不困難,例如通風、洗手等。一起來看看醫師們最認同哪7大防疫方式,以及建議用什麼方式來提高免疫力,讓我們一起將染疫風險降低。
近日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數度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5月15日單日確診本土案例更飆升至180例,讓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宣布提升雙北疫情分級至第三級警戒,也讓全國人心惶惶,除了疫苗從原先的「滯銷」變成「人人搶打」;「臺灣社交距離」也成為近日台灣最熱門的應用程式之一。然而,除了戴口罩、勤消毒、打疫苗、下載應用程式之外,我們還能如何保護自己?或許,從飲食、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著手,增強抵抗力,更是根本之道。
台灣本土疫情升至三級警戒,報章媒體上說的萬華區茶藝館群聚(案1203)的Ct值18,宜蘭縣遊藝場群聚(案1202)的Ct值20,到底Ct值是什麼意思呢?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患者記憶力會逐漸衰退、不斷惡化,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言語功能、生活無法自理,經常帶給家庭很大的照護及經濟負擔,是國許多中老年齡者最害怕罹患的疾病之一,也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甚至是已有失智症狀者如何減緩惡化,可以說對每個人都相當重要。
因本土出現多例感染源不明的確診個案,指揮中心在5月11日宣布台灣已進入社區感染,加上外有印度失控疫情擴及全球21國,WHO更將印度變種病毒升級,並指出可能導致全球第三波疫情。向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能否守住這一次,成為國人每日引頸期盼的新聞焦點。
119這個救命專線,是許多命懸一線的人重要救命稻草,從常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和事故傷害造成的死亡,許多都是未能即時得到緊急救護處置所導致。 究竟,什麼時候該叫救護車?怎樣才不算濫用救護資源?許多人在未遇到緊急狀況時,多半沒有細想過這個問題,以致於在該報案時未即時報案,導致延誤就醫,造成遺憾。
隨著華航諾富特群聚感染擴大,截至5月3日已有26人確診,在多個案例感染源不明,加上已公布足跡遍及雙北、桃園、雲林、嘉義等縣市,讓全台各地拉起警報,擔憂已進入社區感染。
國人牙周疾病盛行率達九成,維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除了避免蛀牙問題以外,口腔清潔甚至和肺炎、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嚴重疾病有著相關性,其中糖尿病和牙周病更可能相互影響、加速兩種疾病的惡化,甚至曾有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罹癌機率較高,因此可以說保持口腔的清潔健康,和全身的健康都息息相關。 然而,雖然我們都知道要經常刷牙,但到底該刷幾次、刷多久比較好呢?還有隨著年紀漸漸增長,刷牙頻率最好可以再提高,原因又是什麼呢?有沒有什麼對口腔健康有幫助的飲食?來看看專家針對口腔衛生問題如何建議。
根據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肺炎死亡人數約13,421名,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甚至比起死於肺癌的9,388人還多,尤其是70歲以上的高齡者,可能會併發呼吸衰竭、休克等問題,致死率甚至可能高達30%,比起許多重大疾病的致死率還要高,呼籲國人一定要更加重視肺炎問題。
在全國民眾矚目下,首批11.7萬劑AZ疫苗(AstraZeneca COVID-19)三月初終於抵台,預計將於3月22日起開打。然而,此時歐洲卻傳出幾起疑似因接種AZ疫苗引起血栓的事件,不僅造成人心惶惶,更讓人對於「該打不打」重新陷入長考。
在全台民眾殷殷期盼下,首批11.7萬劑牛津AZ疫苗(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終於在3月初抵台,將由11.7萬名第一線醫護人員率先接種1劑,取得七成保護力。 然而,在此之際,日本、韓國卻分別傳出施打輝瑞(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AZ疫苗後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案例, 不僅引發人心惶惶,也讓不少人對於「要不要打」、「該打哪種」舉棋不定。
飲食是人之大慾,來杯含糖飲料慰勞自己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若是長期飲食不均又缺乏運動,那麼你很可能成為全球4億糖尿病患者的一員。事實上,這4億人可不只有銀髮族而已,糖尿病的陰影,已悄然籠罩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身上;糖尿症可能引發的諸多併發症,更為這些年輕生命提前敲響健康的喪鐘。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超過一年,被視為救命稻草的疫苗,有望從二月底開始分批抵台,若資料齊全,預計抵台後7日即可開打。 然而,究竟哪些族群可以優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又要施打到什麼程度,才有望達成群體免疫呢?
截至目前,台灣已採購的疫苗有近2,000萬劑,包含透過「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預估在2至6月間陸續到貨的476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疫苗)韓國廠疫苗;而自行向阿斯特捷利康訂購的1,000萬劑,和505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也都將在5至6月間到貨。
COVID-19變種病毒四起,從英國傳染力高出70%,造成英國每日確診人數飆破5、6萬人的B117,到讓非洲大陸淪陷的南非501Y.V2病毒株,及近期出現在日本的巴西亞馬遜新變種病毒,頻傳的壞消息讓各界擔憂,科學家的腳步能否快過病毒變異的速度?
寒流接連來襲,全台疑因低溫猝死的人數已破百,且不乏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在負北極震盪引起北極渦旋南下,還無法預估寒流的盡頭時,究竟有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近日霸王寒流來襲,巨大的溫差讓血管突然緊縮,再加上不想一直跑廁所,喝水也喝得比天熱時來得少,讓血液更容易變黏稠,血管阻力、血壓都上升,使中風的風險提高。 研究也發現天氣寒冷時特別容易中風,腦中風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4名間的常客,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名國人的寶貴生命,不可不慎。而且,中風患者即使幸運存活,卻往往留下大大小小的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帶給家庭沉重的心理上、經濟上的負擔!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