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毒物無所不在,遠離毒素來源讓細胞健康

發表日期:2017-07-07

  • 2061
  • 0
聽健康
最近從一些報章媒體的報導中,獲知不少黑心食品、日用品的新聞,這些黑心廠商製作出對人體有害的商品,並販售到市面上,讓消費者人心惶惶。但更殘酷的事實是,通常被媒體報導出來的僅是冰山一角,沒被報導或沒被查覺的事件應當更多。
 
現代人都已建立定期健康檢查的觀念,每年花一筆預算,到值得信賴的醫療院所好好地做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健康的障礙,早期治療,但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身體每天所承受的毒素能被檢驗出來嗎?健康檢查能幫我把關嗎?難道處在今日的社會,要求一個無害的空間竟是如此困難?
 

加入重金屬檢查,維護健康

 
生活中暴露的毒素種類很多,但以重金屬的危害最大,也最難排除。重金屬如鋁、鎘、鉛、汞、砷存在於污染的食物、飲水、土壤、日用品如電池、殺蟲劑、建築塗料、食物容器、甚至密集接觸的化妝品、染髮劑等都暗藏危機,可以說每一種現代人所食用的食品、所接觸的物品,都有可能一點一滴地危害健康。因此,年度的健康檢查也應該要針對重金屬的危害提出對策。
 
由於重金屬的危害程度以累計劑量來決定,也就是說,長期暴露的嚴重性要比短期接觸來得大,一次接觸的劑量越大,危害的程度也越大,因此健康檢查都是採用最能呈現體內暴露量的血液檢析來進行,每項重金屬檢驗都有其相對的正常範圍,這個標準就是細胞所能容忍與排除其為害的上限,一旦超過,將會直接傷害器官組織,造成各式各樣的症狀與疾病。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症狀如噁心、腹瀉、倦怠、頭痛、貧血、睡眠障礙、心律不整、老年痴呆、癌症都有可能跟重金屬暴露過量有關,有些人經年治療上述疾病或症狀,最後才發現病因原來是重金屬中毒,平白喪失治療的黃金期。

 
找出毒素來源,及早治療

 
如果檢查發現重金屬中毒,一般醫師會採用各種螯合劑來治療,螯合劑透過特殊的藥理作用,可將體內各器官不容易排除的重金屬代謝出來,降低毒素的濃度,使細胞重新恢復健康;但如果暴露的毒素濃度過高,或危害的時間過久,也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危害,甚至死亡。因此最好的措施就是搶先在暴露的早期就加以發現,並找出暴露的來源,如食物、日用品或職業上的接觸,斷絕繼續接觸,並依暴露量的輕重尋求專科治療,才是重金屬毒素危害的整體防治良方。
 
國人的健康檢查觀念已經漸漸成熟,檢查項目也越來越完備,但重金屬毒性物質的檢查仍然長期被忽視,隨著民眾接觸毒素的機會越來越多,中毒的案例層出不窮,年度健康檢查時別漏掉了這一項。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