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良好姿勢、適度運動 不讓骨刺纏身

發表日期:2017-08-30

  • 6782
  • 0
聽健康
文/黃如玉 (知名脊骨神經醫師)
 
會長骨刺絕對是長時間的錯位和壓迫造成的,從側面看頸部,會發現很多人的頭是往前傾斜,耳朵和肩膀無法成為一條垂直線,失去應有的弧度。
 

不良姿勢好發骨刺


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姿勢不良,長時間使用電腦,看書,讓頸部的肌肉和關節很習慣的向前拉。肌肉的拉傷加上關節的不當受力,於是開始產生肌肉僵硬,肩頸酸痛的症狀,其實這個時候的頸椎,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傷害了,弧度已經不足,也較正常的頸椎更容易受傷。關節得不到養分和水分,最後慢慢走向退化一途;腰椎的情形,基本上跟頸椎類似,不過因為腰椎要承擔走路、站立、坐下、彎腰等更多的外力,受傷的機率又比頸椎來的更多更嚴重。
 

預防骨刺有方法


現今的西醫處理骨刺的方式,主要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的治療,就是開刀把刺激神經的骨刺取出來,而非侵入性的,則是吃止痛藥來干擾神經的傳達。這兩種方法都解決了”結果”,但沒有解決”問題”。根本的解決之道是,脊椎的關節需有好的養分和活動,這個部分可以從兩個方向討論,適度的運動和脊椎的保養。
 
適度的運動
運動的療效在於避免拉傷和增加脊椎周圍肌肉的肌耐力,在使用電腦,看電視,或看書的時候,每一小時一定要讓自己的脊椎休息一下,起立行走和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人,在做各種運動前一定要做暖身運動,還要找一雙可以好好保護你雙腳,膝蓋和腰椎的運動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脊椎的保養
在西方社會,脊骨神經醫師定期照顧脊椎的觀念早就深植人心,就像車子定期保養的觀念一樣。一個好的脊骨神經醫師,會經過詳細的檢查,找出錯位的脊關節,做調整和矯正的治療。再根據每個不同的部位,提供運動處方,讓較虛弱的肌肉能夠恢復他應有的力量,退化的現象自然不會找上門。
 

長出骨刺怎麼辦


如果骨刺已經長出來而且刺激到神經,基本上,長出來的骨質增生是不可能推回去。可是疼痛的處理上,可以藉由脊椎矯正來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一旦關節的錯位被調整回來,養分可以進入到關節內部,活動度增加,神經被壓迫到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疼痛的感覺也可以減輕。

不過,嚴重到長骨刺的脊椎,是長時間下受過不當的壓力造成,即使經過開刀治療,也不表示完全好了,要讓他不要復發,一定要有定期保養的觀念和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果骨刺已經長出來而還沒有刺激到神經,也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應該需要做脊椎矯正,以免延誤療程的效果。

更多疾病預防方法>>https://www.med-net.com/zh-TW/category/prevent_disease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