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讓癌症預防加快一步

發表日期:2018-01-10

  • 2702
  • 0
聽健康

在醫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同時,疾病治療仍有著迷思,那就是究竟要消滅疾病,還是與之共處?自體細胞的病變,如何在不破壞健康細胞的原則下進行治療?這也是多年在癌症治療上,醫師反覆思量的課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直是預防癌症的最重要環節,早期篩檢的癌症5年存活率可以提高,能及早發現癌症,治癒相對有很高的希望。

 

癌症棘手的地方在於,它是以一種偽裝性的姿態存在,也就是以某種機制偽裝正常細胞來躲過身體的免疫細胞 (例如殺手細胞)的監測,也因此發現時,通常是已經壯大到較難控制的地步。

 

可怕的偽裝殺手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姚建安主治醫師表示,癌細胞可以跟正常細胞和平共處,偽裝成健康細胞,讓身體的自然殺手細胞找不到它,同時又大量吸收正常細胞的營養,甚至是壓制正常細胞;就像默默培養勢力的地頭蛇一樣,等到大到一定程度,惡行惡狀就會出現。
 

理論上身體若有異常細胞,噬菌細胞就會將其消滅,但噬菌細胞吃的是外來細菌,癌細胞是原生細胞的病變,因此對它沒輒。另一方面,癌細胞會隨著骨髓系統、血液到處跑,所以碰到轉移性的癌症處置上非常棘手,因為超出了其原屬的勢力範圍就算殺掉它,還是有可能在另外一個地方冒出。

 

看不見 不代表不存在

 

姚醫師表示,癌症的治療除了抑制癌細胞,幾乎也會殺掉正常細胞,如果能找出一種機制,破解癌症細胞的偽裝伎倆,提早發現它的存在,才是對付癌症的根本之道。
 

但癌細胞麻煩的地方在於,影像上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有些人健檢報告數據都呈現正常,幾個月後卻被診斷出有癌症;這是因為一般常規的影像或生化檢測看不出太小的癌變,而癌細胞通常擴散速度非常快,所以等到X光或超音波等影像檢查發現問題時,通常已經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了。因此,精確且有效的檢測方法,才能夠對付這個棘手的健康難題。

 

天天五蔬果預防癌症

 

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癌症的原因大約一半來自基因,另一半則來自外在環境危害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在預防癌症上,基因目前能夠改變得很有限,但外在環境和生活習慣是有努力的空間。這也是為何美國癌症協會提出天天五蔬果來預防癌症的飲食原則,這是預防癌症具體可行的飲食方針。並配合定期健康檢查,對癌症的篩檢,更要找到精確有效的方式。


目前為止,仍沒有一種檢驗工具可以100%正確檢測出癌症,最重要的還是要從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同時搭配定期健康檢查,在這雙重守護之下,將罹癌的危機降到最低。預防癌症要從觀念做起,只要有正確的心態與習慣,絕對可以早期掌控癌症,甚至早期將其治癒。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