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你知道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是什麼,答案是大腸癌。國內第一份針對大腸癌的報告出爐,國人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整體為56%,不但較美國的65%為低,早期大腸癌的新診斷個案比率也僅有21%,遠低於美國的31%。此外,調查發現,當民眾做身體檢查發現糞便驗出有潛血反應後(罹患大腸癌的徵兆),仍舊有30%逃避大腸鏡檢查,錯失了治療時機。
一個很弔詭的現象是,大腸癌其實是一個很好預防的癌症,也能夠在早期發現時就處理,從零到一期的早期個案,5年存活率高達9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但大腸癌的致死率仍舊居高不下。「最主要原因就是,民眾不願意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警訊
- 拉肚子與便祕情況交替發生
- 排便習慣改變:不常拉肚子或便祕,但突然出現
- 便血
- 糞便變細
- 不明原因腹痛(肚臍周圍)
- 體重減輕
- 貧血
避免油炸燒烤類食物多蔬果
目前大腸癌確切發生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與遺傳及飲食習慣有關。李鴻科表示,高油脂、碳烤、油炸、醃漬類等食物含有自由基,建議盡量少攝取,自由基等不良物質,長期下來會破壞腸內細胞,就可能造成病變。而根據研究報告,罹患大腸癌的族群,通常也與長期攝取這類食物有正向關係。前陣子就有新聞報導,一名20幾歲男子,年紀輕輕就得大癌症,追蹤其飲食習慣,就是長期攝取肉類、油炸、碳烤食物,而蔬菜水果吃得非常少。可見大腸癌與飲食確實密不可分。
除了攝取的食物之外,排便習慣也要注意,有便祕的人要盡量多吃蔬菜水果,幫助排便順暢。大腸的功用是將食物殘渣的廢物排出,如果廢物在腸內儲存太久,就會產生毒素,大腸病變的機率也會提高。哈佛健診中心家醫科李鴻科醫師表示,只要早期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問題並解決,他也提醒,家族中有年紀輕就罹患大腸癌(比方30歲左右就發生),或自己做過大腸鏡發現有潰瘍性大腸炎,這些跟基因與免疫疾病比較有關的,更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成人健檢不可少的項目
醫師更提到大腸鏡檢查是成人健檢當中相當重要的項目,進行大腸鏡可以很清楚發現問題,如果有瘜肉或病變徵兆時,就能趕快處理,一些小瘜肉,甚至能在做大腸鏡時順便拿掉,不需要再做一次侵入治療。目前還沒有其他檢查方式可以替代大腸鏡的檢查效果,而且,有些大腸癌初期並沒有便血症狀,更要從內視鏡才有辦法看出問題。
很多人以為常聽到身邊的人罹患大腸癌,是因為台灣人的飲食導致得大腸癌的人多,其實並非完全如此。癌化需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即使檢查出有瘜肉或是其他病變,治癒率仍舊很高。醫師解釋,外國人同樣也很常吃油炸速食,其實大腸癌在國內外的盛行率均不低,但國內的存活率以及早期新診斷個案比率均較國外低,是因為國人害怕做大腸鏡檢查,往往延誤了黃金治療期。
根據調查,國人50歲到69歲兩年內,做過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只有10%。40歲以上成人,糞便潛血檢查(看糞便中是否有帶血)絕對必要,50歲以上,更建議要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也可以無痛
如果等到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出現,通常情況已經不太妙,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
大腸鏡檢查有分兩種,一種為乙狀結腸鏡檢查,一種是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兩者差別在於乙狀結腸鏡檢查範圍為60公分,完整大腸鏡則為120公分,檢查時間大約十幾二十分鐘。醫師解釋,雖然80%癌症發生在乙狀結腸處,但是50歲以上,建議還是做完整大腸鏡的檢查,比較不會有疏漏。
如果真的很害怕大腸鏡檢查的不適,現在也有一種無痛的大腸鏡檢查。無痛大腸鏡是用靜脈注射的輕度麻醉方式讓病患睡著,因此在檢查過程中較無不適感,只要找專業、有經驗的腸胃科醫師,以及經過麻醉科醫師評估,危險性並不高。不過,若是心肺、肝、腎功能較差,或是特殊疾病、高齡者就要避免。
最後醫師提醒大家,除了要有優質的飲食,別忘了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關心身體狀況進行健康檢查,才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