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不孕」是男女雙方的問題 中醫師教你4大「好孕」關鍵

發表日期:2019-06-21

  • 3375
  • 0
聽健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意識到自己有不孕症困擾的夫婦,可以先求助西醫,「不孕的問題可能來自男方或是女方,甚至雙方都有問題,可以進行包括AMH卵巢功能評估的檢測,排除像是子宮構造異常、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器質性問題。」


女性不孕常見原因

骨盆腔的問題:輸卵管阻塞或粘黏 骨盆腔粘黏

子宮的問題:子宮腫瘤、子宮畸形、子宮內膜粘黏、子宮頸狹窄或閉鎖、子宮內膜異位症

卵巢的問題:排卵障礙、多囊性卵巢、卵巢腫瘤、卵巢過早衰竭

內分泌的問題:泌乳激素過高症、雄性激素過高症、黃體激素缺乏症

周宗翰表示,其實過敏也是女性常忽略的不孕問題,臨床上看到許多過敏跟免疫型的不孕,也就是精子進到體內,會被身體當成異物加以攻擊,因此中醫會針對女性的過敏進行治療。



男性不孕常見原因

精蟲的製造、運送、排出的障礙 如先天性異常、荷爾蒙異常、感染、精索靜脈曲張、自體免疫疾病、逆行性射精等。周宗翰分析,精子過少或是精子活動力不足都是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中醫會用補腎、補齊的方式來提升精子品質的穩定度。


另外,一些藥物或是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會影響精蟲的形成。喜歡吃甜、有三高問題的男性,體內濕熱,會導致精蟲不液化症,一味壯陽不一定能達到受孕效果,反而是要用清除濕熱的辦法,才能提高受孕機率。



中醫4大好孕準則

不過,周宗翰指出,大約有20%的不孕症患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仍不能找出不孕的原因,稱為無法解釋的不孕症。「如果沒有器質性的問題,只是功能不足,則可藉由中醫調養,」周宗翰表示,中醫擅長調整體質、改變身體的環境,進而提升器官機能。他提出4大準則,助不孕夫妻「好孕」。


1.「前三後五」保養原則:在月經來的前3天避免吃辛辣及冰冷食物,並注意腹部保暖;在月經過後5天加強調血、補血。如果再加上月經期間約7天,大約有半個月的時間都要注意飲食調補,才能養出健康子宮。


2.作息正常,晚上11點前入睡:中醫觀點認為,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的根本。深夜是膽經、肝經的運行時間,身體正在修復,因此晚上11點前應入睡,內分泌、女性經期才會跟著正常。


3.放鬆心情、多到戶外走動:一週運動至少3次 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運動類型效果最好;有流汗的程度,一週3~4次,一次30分鐘,再視個人體能慢慢增加,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更順暢。


4.均衡飲食:比起吃補,平日三餐均衡、適量地吃各種食物更有助養生,也不妨留意自己的體質,若容易腹瀉、偏寒性體質,寒涼屬性的食物就少碰。不孕患者體質偏「陰虛」的很多,陰虛易生火氣,一吃補就火氣大,這時應該要退火、補陰。


原文取自Heho健康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吃保健食品?你該知道的五個重點

    所謂保健食品指的是以增進健康、補充營養、養顏美容為主的產品:像是維生素B群、魚油、蜂王乳、維他命、維生素C、維生素E、Q10、膠原蛋白、綠藻、酵素等都是保健食品。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呢?

  • 不合格的中草藥,能治病也可能傷身

    盧太太在一個月前才做完健康檢查,她是一位對自身健康很注意的女士,過了中年後,每年都會定期來到健診中心做檢查,她的健檢報告顯示健康狀況一直很不錯,但我看到她上個月健檢時的抽血報告,GOT、GPT兩個顯示肝功能狀態的指數,都超過標準,很明顯是異常,加上GGT也過高,通常GGT過高表示是酒精性、藥物性或病毒性的肝炎症狀,所以我直覺地懷疑「會不會是用藥問題?」因為盧太太之前的生活飲食都很正常,不可能一年之間就有改變.....

  • 為何女人分享式聊天潛藏危機?

    女人專屬的分享式友誼雖然溫柔而安全,但卻潛藏著隱憂,因為太著重在情感與情緒的發洩,而疏忽了友誼更具積極面的功效。

  • 新婆媳關係 這樣做就對了!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新時代的婆媳關係出現變化,媳婦懂得尊重與學習婆婆的生活經驗,更讓新的家人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營造互信互愛的新婆媳關係。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