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吃糖會有多大危害?教授為150萬欺瞞世人50年

發表日期:2019-08-02

  • 3786
  • 0
聽健康

今天的文章,從一段塵封了50 年的秘密對話開始:

We are well aware of your particular interest, and will cover this as well as we can.(我們非常看重你的意見,我們將盡可能「搞定」此事。)

Let me assure you this is quite what we had in mind, and we look forward to its appearance in print.(我很確定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期待這些內容盡快發表、印刷出來。)

第一句話來自於當時哈佛大學著名的營養學教授Dr. Hegsted,而第二句話來自於製糖公司的高管John Hickson。

顯然,這個哈佛教授寫了一篇製糖業高管想要的「軟文」,而這篇軟文刊登在頂級醫學雜誌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以至於把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膳食建議「帶偏了」幾十年。

相關醜聞直至2016 年才被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披露,但造成的潛在健康傷害,已經無法估量。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糖對健康到底有什麼危害?

今天我們請到了中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的麥憬霆醫生,來講講這段往事的來龍去脈。


用金錢洗白「糖的危機」

讓我們回到50 年前,文章開頭那個年代的美國。

可以說,美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飲食最不健康」的,高糖、高脂、高熱量是美國人的飲食特色,這也導致美國肥胖、冠心病、糖尿病高發。

為了維持龐大的糖工業帝國的市場銷售,從上個世紀60 年代開始,各大糖巨頭組織的糖業協會就利用自己的「金錢」影響力,不斷對營養學專家進行滲透。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頂級營養學專家在頂級雜誌上刊登「糖無害」的觀點,於是他們找到了哈佛醫學院的幾名教授,和醫學領域最牛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當時每名教授收到了相當於現在5 萬美元(約新台幣150萬元)的商業賄賂,於是他們在之後的幾十年都為糖工業搖旗吶喊。

其中一位科學家正是開頭提到的Dr. Mark Hegsted,後來他當上美國農業部營養部門負責人,並於1977 年幫助起草聯邦政府的第一版膳食指南,另外一位是哈佛大學營養學院院長Fredrick J.Stare。

在之後的幾十年間,不管是學術文章還是官方膳食指南,都沒有指出糖的危害。直到2007 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聽證會上,都沒有任何糖與心臟病、糖尿病有關的警示。

50 年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糖遭受病痛,僅在2012 年度,美國就有702308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相關的死亡,其中已被證明有10.8% 的冠心病死亡及14.8% 的糖尿病死亡與含糖飲料相關。

前文提到的幾位教授已經過世,但真相在2010 年才被發現,並在去年被發佈出來,他們也被永遠釘在了學術的恥辱柱上。


糖到底有哪些危害?

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除了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以外,糖還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密切相關。

有臨床研究發現,如果把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代替以相同能量的糖(蔗糖或果葡糖漿,含糖飲料常用添加物),會發現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這些變化都與冠心病風險增加相關。

換句話說,比起飽和脂肪酸,吃下同等能量的糖,對血脂的影響更大。

一項納入17 萬多人的研究探討了含糖飲料與冠心病的關係,研究者發現,每天多喝1 份含糖飲料(1 份=330 毫升,大約一杯飲料),冠心病的風險就增加16%,喝得越多,風險越高。

看來,糖吃多了真的會「傷心」


吃下多少糖就有危害?

答案是,即使喝一瓶600 毫升的含糖飲料,也會造成損傷。

常喝含糖飲料可能導致冠心病,這個是之前的研究中已經證實的。但想不到的是,一瓶600 毫升的含糖飲料也能搞出不少事情。

這個結論來自於一項今年發表於心血管領域權威期刊ATVB 的研究,研究納入健康的志願者,平均年齡為31 歲,每人發一瓶600 毫升含糖飲料(含72 克糖,能量為1200千焦),然後以喝純淨水為對照。

結果發現,喝完600 毫升含糖飲料後,志願者的微血管功能及大血管內皮功能明顯受損,可能與血糖增高引起的反應相關。


要限制的是「壞糖」

雖然一小瓶含糖飲料就具有「殺傷力」,但我們沒必要把所有糖都拒於門外。

因為醣類是人體必須的三大營養物質之一,應該均衡地攝入。真正需要限制攝入的是「添加糖」,即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營養指南中建議:成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5%以下,即約25~30克每天。

說到糖的種類,額外添加的「壞糖」主要是蔗糖或果葡糖漿,而不是澱粉、纖維素等「多醣」。

如果大家留意過飲料包裝就會發現,大部分含糖飲料添加的就是白砂糖,而白砂糖95% 以上的成分為蔗糖,少部分添加的是果葡糖漿。

已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相對於澱粉等「多醣」,蔗糖及果糖可誘導血脂升高、胰島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生。

如果能限制蔗糖及果糖的攝入,以上異常可得到明顯的逆轉。


多喝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

在含糖飲料中,除了常見的可樂之外,還有很多成員,比如果汁飲料、運動飲料、功能飲料、冰茶、優酪乳、涼茶、酸梅湯等。

以世界衛生組織「每天攝入添加糖不超過25 克」為準,隨便喝1 瓶飲料就可能超標。

轉了一大圈我們才發現,最健康的飲料還是——白開水。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