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骨質老化只補鈣還不夠 中醫:「氣」要補足

發表日期:2020-01-21

  • 2645
  • 0
聽健康

現代人還未老,骨質就先老了!30幾歲的年輕人,很多都一把老骨頭。中醫師李深浦指出,骨質年輕,人就相對年輕;尤其女性更要特別注意,更年期加速流失骨質,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驟減,導致年流失2~3%骨質。


服用中藥肝腎雙補 延緩老化筋骨好


想要延緩老化,健康快樂,一定要注重保養維持,除了要多運動之外,很多人會注重補充鈣質,也會補腎,但都可能只補到一小部份;其實,服用中藥應肝腎雙補,因為肝主筋,腎主骨,筋骨要好,一定要重視肝腎調養。


骨質疏鬆不只骨頭問題 骨髓與心臟都有關係


李深浦中醫師指出,骨頭很重要,在中醫骨頭是人體本命,腎主骨,而且有骨質與骨髓;若骨髓已經卡油,就生產不出好的血球,骨質退化,機能就會不好,骨質脆化,琺瑯質也會變差,造血功能不好時,骨髓與心臟都有關係,骨質疏鬆,不僅僅只是骨頭的問題,如血紅素紅血球不足,心臟就會缺血、缺氧、胸悶、氣不足胸痛,這些都有連帶相關性的。


老倒縮是關節縫縮短 嚴重時會壓迫到神經


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當我們用力搬重物時,會先吸一口氣然後閉氣,呈半呼吸狀態,才把東西搬起來;所以,一般人只注意骨頭而已,但人的氣更為重要,提重物時,關節有關節壓力,來自肺活量要有足夠的氣,若以為骨頭很健康,但骨膜無法承受壓力,骨頭與骨頭間介面會產生氣來支撐,老倒縮就是關節的縫縮短且會壓迫到神經,所以不能只看骨頭,更要著重骨氣、骨質、骨髓與韌帶保護,若沒有受到保護,就很容易受傷。


補鈣而且要補氣 關節才不會磨損


但是,只有補鈣與關節潤滑產品是不能撐起關節重量,因為單是這樣,無法補充足夠的氣;李深浦醫師解釋,不止補鈣更要補氣,所以除了補骨質還要補氣的力量,才能達到走路運動時關節不會磨損;此外,心臟也要有充足的力量,紅血球與血紅素的量才會足夠,才不會產生心血管狹窄和心肌梗塞,這都是有影響的。


不只看營養品質 要看營養能量產生的氣


李深浦醫師舉例,椎間盤突出和膝蓋變形,不是只有補鈣,補氣更為重要。中藥角度不是只看營養品質,而是要看營養能量所產生的氣,除了,補充營養的品質還要補足營養的能量;他更說明,目前製藥的成本都很高,要有良心做出對民眾有幫助的藥,要有信用才經得起考驗。


和太陽公公說哈囉!戶外曬太陽不只補充維他命D


除了用中藥保養之外,曬太陽也很重要。李深浦醫師說,曬太陽不只補充維他命D,陽光還有很多能量。要累積生命的能量,一定要有戶外活動才能使筋骨更健康、人體補足需要的氣,得氣的人會有溫暖和幸福快樂,才會感受人生的美好,所以骨頭要健康,一定要常常曬太陽,尤其是怕曬太陽會影響美白的女性,更要和太陽公公說哈囉!


原文出處:健康遠見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吃保健食品?你該知道的五個重點

    所謂保健食品指的是以增進健康、補充營養、養顏美容為主的產品:像是維生素B群、魚油、蜂王乳、維他命、維生素C、維生素E、Q10、膠原蛋白、綠藻、酵素等都是保健食品。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呢?

  • 不合格的中草藥,能治病也可能傷身

    盧太太在一個月前才做完健康檢查,她是一位對自身健康很注意的女士,過了中年後,每年都會定期來到健診中心做檢查,她的健檢報告顯示健康狀況一直很不錯,但我看到她上個月健檢時的抽血報告,GOT、GPT兩個顯示肝功能狀態的指數,都超過標準,很明顯是異常,加上GGT也過高,通常GGT過高表示是酒精性、藥物性或病毒性的肝炎症狀,所以我直覺地懷疑「會不會是用藥問題?」因為盧太太之前的生活飲食都很正常,不可能一年之間就有改變.....

  • 為何女人分享式聊天潛藏危機?

    女人專屬的分享式友誼雖然溫柔而安全,但卻潛藏著隱憂,因為太著重在情感與情緒的發洩,而疏忽了友誼更具積極面的功效。

  • 新婆媳關係 這樣做就對了!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新時代的婆媳關係出現變化,媳婦懂得尊重與學習婆婆的生活經驗,更讓新的家人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營造互信互愛的新婆媳關係。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