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新冠肺炎疫苗即將抵達,誰能優先開打?

發表日期:2021-02-28

  • 11631
  • 0
聽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超過一年,被視為救命稻草的疫苗,有望從二月底開始分批抵台,若資料齊全,預計抵台後7日即可開打。 然而,究竟哪些族群可以優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又要施打到什麼程度,才有望達成群體免疫呢?


九大優先接種族群出爐,醫療人員率先開打

關於新冠肺炎疫苗施打順序,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將依照職業、年齡、疾病 ,提供風險族群依序接種。


就職業別而言,當疫苗不超過200萬劑時, 為了維持醫療量能,33.2萬名醫事人員將成為首批接種對象;包含疫情指揮官、協助送餐的村里長、機場海關檢疫人員在內,共計14萬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則為第二優先施打族群;警察、憲兵等9萬位維持社會機能要員,以及15.8萬名社福照護人員,分居第三、四列;負責維持國家安全及正常運作的20萬國軍則名列第五順位。


在上述五大族群接種後,當疫苗數量達到200萬至1000萬劑時,考量到染疫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將讓65歲以上長者開始接種;而當疫苗累計超過1000萬劑時 的施打對象,則為19-64歲高風險疾病患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50-64歲成人。


至於許多人擔心兒童並未在優先施打族群之內,指揮中心則表示,由於兒童染疫人數少且多為輕症,因此將以染疫人數多,且有演變成重症之虞者為優先。 而當以上九大族群施打完畢,將累計1358萬國人完成接種,也就是近六成台灣人打過新冠肺炎疫苗。


多少人接種才能達成群體免疫?

然而,過半國人完成接種,是否能讓台灣達成群體免疫?究竟還需要多少時間,我們才可以回到正常的世界秩序?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得回到「群體免疫」的定義。

「群體免疫」又稱「群體保護」,指的是當群體中對某種傳染病具有免疫力者達成一定人數,傳染病將難以繼續傳播,因而對於沒有免疫力的人,達成間接保護效果,而這種傳染病也會逐漸轉為地方病甚至消失。

然而,多少人具有免疫力,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得視疾病的傳染力而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inization, WHO)資料,麻疹需有95%的人接種,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小兒麻痺卻只需要80%。至於新冠肺炎疫苗究竟要打到什麼程度,才能達成群體免疫,目前未有定論,且疫苗效能、施打優先順序等,都可能影響達成群體免疫的進程。

就美國而言,白宮首席防疫顧問福奇(Anthony Fauci)曾預估,需有近九成美國民眾施打疫苗,才有可能達成群體免疫。 至於台灣需要多少民眾施打才能達成群體免疫,現階段仍沒有結論。可以肯定的是,在真正走出新冠肺炎的陰霾之前,除了期待疫苗發揮效能,戴口罩、勤消毒,或許是現階段的每個人可以做到的事。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慧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