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婚姻大不易,但有婚姻者往往較長壽,關鍵是?

發表日期:2021-05-10

  • 4353
  • 0
聽健康

比爾‧蓋茲與妻子梅琳達日前共同發表,因無法再以夫妻的身份一起成長,決定結束27年婚姻,引發社會議論紛紛,也讓許多人找出梅琳達過去對婚姻生活的諸多發言,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離婚率大增,單身人口日益增多下,許多處於婚姻關係中的人,或許會覺得婚姻生活大不易,尤其當生活重擔、子女教養責任,甚或雙方原生家庭等問題交雜在一起時,也容易讓雙方原本的小歧見放大,覺得再也難以承擔。


好的婚姻質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婚姻關係與健康的研究以進行一百多年,目前絕大多數研究仍顯示,婚姻對於健康有著正面影響。在婚姻關係中或許心累,但未婚者卻常是被心血管疾病眷顧的對象。

美國馬內基梅隆大學曾針對未婚者、已婚者、離婚者與喪偶者進行調查,發現已婚者的生活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的濃度,遠低於其他族群,對於避免心臟疾病能帶來正面影響。

同樣的,美國醫學雜誌《循環》的研究也顯示,離婚者患心臟病的比率大於已婚人士,其中,離婚的女性比男性患心臟病的機率更高,離婚女性比婚姻中女性患心臟病機率高了24%,離過兩次婚的女性更比僅有一次離婚經驗的女性,患心臟病機率高出77%。美國《健康與社會行為雜誌》的研究,則顯示「婚姻質量」才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為在該期刊的研究中,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婚姻質量的好壞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壞的身體狀態又會對婚姻造成不良影響。

已婚的好處,男大於女?

在男性的相關研究上,更可發現婚姻對男性的助益大於女性。

哈佛大學健康出版中心一份針對12萬7545人的調查中,針對死亡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問題審視,發現已婚男性比從未結婚、離婚或喪偶的男性來得更健康,且當婚姻關係越長時,在健康的益處也會與同齡未婚者的差距拉大。

而另一份將年齡、身體脂肪、膽固醇與糖尿病史納入考量的研究,亦顯示已婚男性死於心臟疾病的風險,較未婚男性低了46%。
婚姻對男性帶來的正面影響,也包含在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及認知功能降低,造成的阿茲海默症。

一份追蹤12,522對配偶的報告表示,男性喪偶後死亡率是其他未喪偶男性的2.1倍,影響遠大於喪偶的女性。在女性平均壽命一般都較男性高的情況下,可見女性在家中扮演健康促進、照護的重要角色。

單身貴族的健康之道

不過,許多研究報告也提醒,由於婚姻品質無法量化,這些研究成果只代表,健全的人際關係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這一點,從婚姻與世紀殺手癌症的研究,也可得到映證。曾有研究顯示,已婚者的存活率較高,但原因是未婚者發現罹癌時,多半已是較嚴重的狀況,且未婚者接受治療的比例,也低於已婚者。不過,在現代人更重視自我實現,許多單身貴族更享受現有生活的情況下,這些研究的參考價值,或許在於應透過自律,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積極拓展社交圈等方式,來確保身心健康。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珮甄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吃保健食品?你該知道的五個重點

    所謂保健食品指的是以增進健康、補充營養、養顏美容為主的產品:像是維生素B群、魚油、蜂王乳、維他命、維生素C、維生素E、Q10、膠原蛋白、綠藻、酵素等都是保健食品。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呢?

  • 不合格的中草藥,能治病也可能傷身

    盧太太在一個月前才做完健康檢查,她是一位對自身健康很注意的女士,過了中年後,每年都會定期來到健診中心做檢查,她的健檢報告顯示健康狀況一直很不錯,但我看到她上個月健檢時的抽血報告,GOT、GPT兩個顯示肝功能狀態的指數,都超過標準,很明顯是異常,加上GGT也過高,通常GGT過高表示是酒精性、藥物性或病毒性的肝炎症狀,所以我直覺地懷疑「會不會是用藥問題?」因為盧太太之前的生活飲食都很正常,不可能一年之間就有改變.....

  • 為何女人分享式聊天潛藏危機?

    女人專屬的分享式友誼雖然溫柔而安全,但卻潛藏著隱憂,因為太著重在情感與情緒的發洩,而疏忽了友誼更具積極面的功效。

  • 新婆媳關係 這樣做就對了!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新時代的婆媳關係出現變化,媳婦懂得尊重與學習婆婆的生活經驗,更讓新的家人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營造互信互愛的新婆媳關係。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