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疫苗大哉問】疫苗是如何產生作用的?

發表日期:2021-07-20

  • 10940
  • 0
聽健康

近期台灣採購新冠病毒疫苗,因為諸多因素而到貨量不足,難以讓每一位國民都接種,但在有關機關及民間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台灣的疫苗荒獲得了暫時的緩解,朝著群體免疫的大方向前進了一步。


而面對即將到來的疫苗,我們也有許多疑問,例如疫苗是如何產生作用的?日常中有沒有什麼方法、飲食可能提高疫苗效果?疫苗有什麼樣的副作用、有沒有方法能減輕副作用?還有疫苗在注射前、注射後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在海外,不少民眾也有類似的疑問,也曾有專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過解答。日本濟生會橫濱市東部醫院患者支援中心主任‧營養部長、醫學博士谷口英喜,就針對了這些常見疑問提出過解答。

疫苗種類多,產生效果的原理不同

谷口英喜表示,引發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病原體,我們的身體會透過免疫,也就是抵抗力來因應,能防止再度感染,或是減輕再次感染時的症狀等。而疫苗接種就是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而實施的。

而疫苗具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減毒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不活化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類毒素疫苗(Toxoid)、mRNA疫苗:

減毒疫苗
減毒疫苗是由活的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經過削弱,使其不至於致病,不過病菌在體內仍會逐漸增加,因此在接種1~3週之間會有輕微症狀。常見使用減毒疫苗的有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卡介苗等。

不活化疫苗
不活化疫苗又稱滅活疫苗,使用了已無致病性的一部分細菌及病毒製作而成。日本腦炎、流感疫苗、A肝疫苗、B肝疫苗等屬於此類。

類毒素
類毒素是由細菌產生的毒素製作而成,常見的有破傷風疫苗、白喉(Diphtheria)疫苗等。

mRNA疫苗
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皆屬於mRNA疫苗,mRNA疫苗會將能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mRNA,送進人體細胞之中並藉以製造棘狀蛋白,能驅動免疫系統攻擊、記憶這種類型的病毒蛋白,進而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且由於mRNA疫苗不含有病毒本身,因此不會有施打後反而被感染的風險。mRNA在進入細胞後20秒~20分鐘左右會被分解,產生的蛋白質也會在10天內分解,不會殘留體內。而且mRNA也不會進入細胞核中,因此也不會影響基因。

養成這些正確習慣讓疫苗效果更好

而即使打了一樣的疫苗,每個人獲得的保護能力也不盡相同,因為疫苗和治療藥物不同,疫苗需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來製造抗體,因此若是希望疫苗效果更好,自身的免疫力也相當重要。

尤其是伴隨著年紀增長,免疫力的一大重要關鍵「胸腺(thymus)」中的組織也可能跟著退化,就可能接種了疫苗,也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讓疫苗無法完全發揮功效。

因此谷口英喜表示,若是希望疫苗的功效盡可能良好,別忘了平常要注意規律生活、三餐飲食均衡正常,且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幫助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除此之外,水分、電解質不足造成的脫水,也會讓體內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使器官所需的營養無法順利通過血液抵達,另外黏膜乾燥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補充足量水分,也是維持良好免疫力的關鍵。不僅如此,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異常也可能讓免疫力降低,因此適時紓壓也有利於防疫。

適量食用這些優良食物幫助提高免疫力

其實有些優良的食物也適合平常食用,例如優格、納豆等發酵食品,其中的乳酸菌或納豆菌等益菌,能夠幫助整腸。由於人體免疫細胞高達70%左右聚集在腸道,因此透過整腸,是可能有益於提高免疫力,

再加上乳酸菌中還有部分種類能夠活化免疫細胞,因此谷口英喜認為適量食用,是可能讓疫苗更容易發揮應有效果的,對防疫有正面幫助。

而且病毒是會變異的,疫苗只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因此長遠來看,透過提高免疫力來降低風險是相當有必要的。

疫苗有副作用,有辦法減輕嗎?

在打疫苗之前,想必有許多人都會關心副作用問題,例如接種後立即發生的過敏反應,雖然機率並不高,但仍不可不防,必須靠專業的醫師來處置。

至於後續的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痛、全身倦怠等問題,谷口英喜表示,這些症狀及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其實是可以透過平常的鍛鍊來減輕的,建議平常可進行登山運動,或是適當的跑步,透過體力的提高,可能有益於減輕副作用。

但谷口英喜也強調,接種疫苗後的發燒症狀,並不建議自行服用退燒藥來改善,還是建議先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引。另外如果發燒伴隨著暴汗、沒有食慾等症狀,可能會有脫水的風險,應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補充足量的鹽分、糖分、鉀。

疫苗接種前、接種後有什麼忌諱嗎?

谷口英喜表示,在接種疫苗前,有一些事項是需要避免的,例如激烈運動、睡眠不足、飲酒等。而在初次接種後因為可能會有肌肉疼痛、手臂難以正常活動的問題,建議減少開車機會,也少在工作中使用。

在接種第二劑後,有較高的機率有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也可能產生全身的倦怠感,因此建議盡可能避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或是開車等,以減少事故發生的機率。

谷口英喜強調,大多數人在接種後沒有副作用,比較不需要過度擔心,如果產生了這些副作用,則需聽從醫師指示,必要時可透過醫師取得退燒藥等處方,不宜靠自己來判斷病情、服用成藥。

日本愛知縣癌症中心醫院醫師伊東直哉也指出,有些民眾會擔心接種疫苗後可不可以泡澡,但其實泡澡是可以的,但在接種當日要避免激烈運動。其他生活習慣例如上班、上學等,雖然也沒有特別限制,但由於副作用容易在接種2日後產生,可先行考量到這一點決定是否請假等。

還有要注意的是,疫苗通常在接種第二劑的14天後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因此仍不可大意,且即使疫苗發揮了全部功效,也無法完全免疫,因此平常仍應做好防疫措施。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