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Delta病毒來襲!嬰幼兒該如何防疫?

發表日期:2021-09-09

  • 2836
  • 0
聽健康

台灣日前爆發兒童群聚確診事件,引起關於「兒童防疫」的討論。面對年幼、尚無法注射新冠疫苗的幼兒,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護他們免於受到新冠病毒威脅呢?


「能打疫苗就去打」,降低傳播可間接保護嬰幼兒


關於這點,先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CEF)公佈資料顯示,「Delta變種病毒並未特別針對兒童,而是所有年齡層的感染率都有所增加。然而,Delta變種病毒比其他病毒株更具傳染力,也因此,交遊混雜者、未接種新冠疫苗者,更容易感染Delta變種病毒。」 有鑒於幼兒尚無法施打新冠疫苗,若是可以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盡快接種,降低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也變相成為保護兒童的方式之一。


除了「能打疫苗就去打」之外,美國疾病管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公佈資料顯示,「戴口罩」也是讓家人遠離新冠病毒威脅的重要手段。以美國疫情狀況而言,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國民,「無論您所在地區的傳播水平如何,您都可以選擇讓家人中的每個人,即使是接種過疫苗的人,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未接種疫苗的家庭成員,包括 2 歲及以上的兒童,也應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1歲以下嬰兒不宜戴口罩,行人可讓出1.5公尺給台灣的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戴口罩具有防疫效果,然而,並非所有年齡的嬰幼兒都適合戴口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資料,「一般來說,5 歲以下的兒童不需要戴口罩。 這是基於兒童的安全、整體利益,以及在最少幫助下適當使用口罩的能力為考量,做出的建議。」


而在台灣,目前則是以1歲為不需戴口罩的基準。先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受訪時則表示:「1歲小朋友的呼吸情形,其實不適合戴口罩。所以我們也呼籲,如果大家看到媽媽、家長帶著小嬰兒時,可彼此尊重,自行讓出1.5公尺的距離,給這名小嬰兒。」


嬰幼兒染疫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高於成人


此外,先前臺北市衛生局也曾發布新聞稿,引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品君意見,表示「新冠肺炎感染中,嬰幼兒染疫臨床症狀以輕中症為主,無症狀比例也高於成人;常見症狀為發燒、咳嗽、無力、肌肉痛等;但相較於成人更多特異性症狀,如食慾不振、腹瀉、嘔吐等。」文中,陳品君醫師也表示,以現有數據來看,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及演變成重症的機率皆較低。然而,「重症者多為小於 1 歲或具有潛在病史者(心臟疾病,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此提醒家屬心肺相關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最需要小心。」


該篇新聞稿中,陳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兒童相較於成人為低感染率與嚴重度較輕,但近期英國和美國出現了與新冠病毒有關的非常罕見兒童炎症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病例⋯⋯,其臨床症狀會類似川崎氏症造成全身皮疹、結膜炎、口部粘膜發紅、腹痛、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造成急性心臟衰竭或冠狀動脈擴張。」也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童在感染過程中高燒不容易退,或是燒退了,但是精神、活動力不好,或是有食慾不佳、嘔吐、腹瀉、脫水的症狀,以及呼吸困難,就是重症預兆,需要儘快就醫。此外還要留意MIS-C症狀:持續性發燒不退身皮疹、結膜炎、口部粘膜發紅、手腳腫脹,腹痛、腹瀉等等,對於有慢性疾病患者的兒童更要小心留意。」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延燒將超過一年半,在持續防疫的過程中感到疲勞皆屬人之常情。然而,病毒傳播並不會因為人們心態鬆懈而暫停,唯有堅持不懈地落實防疫,為了自己也為了台灣的下一代考慮,儘早施打疫苗、與嬰幼兒保持社交距離,並落實其他防疫措施,才能保護無法接種疫苗的嬰幼兒,並打贏這場與新冠肺炎之間的漫長戰役。


參考來源:

1.https://www.unicef.org/coronavirus/what-you-need-know-about-delta-variant#children

2.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q-a-children-and-masks-related-to-covid-19

3.https://health.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BB5A41BA1E6CA260&sms=72544237BBE4C5F6&s=2A9DB05DA2E0A461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慧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