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健保制度
健保制度實施之初,採取「按量計酬」的方式,也就是醫院的收入與看病總次數成正比,醫院為了增加收入,便鼓勵醫師多看病,這樣便造成健保支出逐漸入不敷出。且看健保局所更改的策略:
策略1、改採「總額支付」制度抑制費用成長
健保局改採「總額支付」制度以確保健保財務收支平衡。所謂「總額支付」制度是指付費者與醫療供給者,就特定範圍的醫療服務,預先訂定未來一年內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總支出,作為酬付費用。換句話說,不論醫院看了多少病患,健保局都只給付一筆額度,既不再核刪,也不再補給付。
策略2、要求醫院自主管理,藉以提昇醫療品質
健保局想藉由「總額支付」制度的實施,要求醫療院所能自主管理財務成本,設想醫院不會為了利潤而賠上聲譽,如此便可讓醫院善用醫療資源,排除不必要的醫療行為或檢驗。
對於民眾的好處是什麼?
這項制度由於總額一定,會使醫師看診總次數越多,平均每個病例的給付將越少,因此醫師無法以件論酬,而是以治療結果為導向,如此一來,醫師也會有意願推動預防措施,減少患者就診的比例,患者便可以享受到較好的醫療品質。
現行健保制度的缺失
總額支付制度及醫院自主管理,確實改善了以前醫師「多看病、衝業績」的行為,使健保支出不致暴漲,這樣固然減弱了醫院衝診量的誘因,但卻使醫院開始壓低成本、提高利潤,反而導致醫療品質滑落的現象:
- 現象1、重症病患成人球、換用廉價藥品:
- 現象2、濫用醫療資源:
健保體制衝擊醫療品質,民眾該如何自保?
也許目前的健保制度不甚理想,雖已改善醫院濫報健保醫療服務費用的缺失,但仍無法有效提昇醫療品質,那麼在現行體制下,民眾要如何捍衛就醫品質呢?
方法1、建立預防醫學概念
國民健康保險的目的,以增進每個國民健康為宗旨。落實預防醫學概念,不僅有助於自身健康,更可降低醫療資源成本。所謂預防醫學,則分為健康的促進及疾病的預防兩方面。促進健康,需從生活作息、飲食與改善環境著手,如每天作息正常、飲食定時定量、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學會如何管理壓力…等。
至於疾病的預防,則利用衛生教育及定期的健康檢查來阻斷危險因子,導致疾病的發生。衛生教育包括培養個人衛生,改善環境衛生,避免職業危害,預防意外事件及攝取特殊營養。
方法2、重大醫療意見諮詢服務
任誰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罹患疾病,有些病痛可能看個醫生、吃個藥便可恢復,但是當面臨重大疾病,必須作出攸關性命的醫療行為選擇時,最好能尋求第二意見諮詢,藉由如此的重複確認,讓病患及家屬對診療過程更放心。
而國人尋求第二意見常常是看完了台大再跑榮總,三總不滿意再到長庚。這樣的問題是同一個醫療健保體系的弊病與盲點一致,對攸關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恐怕仍然不是最佳選擇。現在已有管道可將檢查結果暨病歷報告送往國際頂尖的醫療院所(如哈佛醫學院等),借重不同的醫療體系的頂尖技術與經驗,得到對病患最好的醫療行為建議。如此不僅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及浪費醫療資源,更可以整合醫療資源,提昇診斷的正確性。
方法3、投保合宜的健康險
有就醫經驗的人會發現,在付了掛號費後,有時候還得付「部分負擔」或「特殊用藥」等健保不給付的費用。還包括指定醫師、日間住院、柺杖或助聽器等輔助裝置等,只要是非意外受傷需要這些治療的醫療行為,通通自費。醫療險則能補足大部分因為疾病或是意外,而衍生出醫療行為的相關費用。而住院險,可以讓你因疾病住院恰好沒有健保病房,只能升等自費時,住院險便可賦予保障,分擔費用。
實施健保是政府保障民眾就醫權利,以維護國民健康,雖然目前台灣的健保制度尚有需加強與改善的地方,但也不該全盤否定健保的價值。而國人應該建立正確的醫療觀念,避免濫用醫療資源,讓健保制度真的為全民造福。
健診前有問題,可以諮詢專業團隊>>https://www.med-net.com/zh-TW/askExpert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