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除了控制鹽分攝取,高血壓患者「靠一支筆」穩血壓

發表日期:2020-02-08

  • 4132
  • 0
聽健康

編輯: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曾崧華醫師


高血壓最可怕的就是隨之而來的腎病變、眼疾、中風...等嚴重併發症,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2、4、8名,分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這些都和高血壓直接相關。而血壓若是能獲得良好的控制,除了有助於預防併發症發生,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身為一位高血壓患者,「不要吃太鹹」可能是最常聽到的叮囑之一了,但其實讓血壓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攝取過多鈉,心理上的壓力也可能導致高血壓。日本醫學博士透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只要用一支筆、一本筆記本,竟然就成功幫助患者改善了血壓。


高血壓可能源於心理因素,「寫日記」有幫助


日本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最上悠表示:有不少高血壓患者就算吃藥、搭配運動以及改變飲食,仍無法有效降低血壓,因此特別推薦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



不同於一般的日記,最上悠將其稱之為「感情日記」,把現在、過去所發生的傷心事以及內心的悲痛等負面情感寫出來。最上悠強調,壓力是萬病之源,更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大原因,而透過這樣的方法,能將負面情感釋放、消解,可望達到幫助調整血壓、平衡自律神經的效果。


最上悠進一步解釋,許多人都是因為內心情緒無法釋放,煩躁、嫉妒、憤怒、屈辱、罪惡感、厭惡自己等,這些情感的累積所造成的壓力,才讓血壓上升。也因此,將情感寫下、紓解情感的過程,就可能有助於預防高血壓。


日本國立循環器病研究中心提供之資訊也指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有高血脂、抽菸、糖尿病、肥胖、運動不足...等,壓力大也會影響血壓。有許多患者住院靜養後血壓下降了,推測可能和放鬆有助於舒緩交感神經有關。


事實上,最上悠也有許多患者透過這樣的方式改善了高血壓問題,有一位曾患有主動脈剝離的50多歲男士,在經過接受手術後為了防止復發,改善高血壓是必要的。然而,高血壓藥物卻對這位男士沒什麼效果,他的最大血壓仍舊高達170 mm-Hg。後來最上悠建議這位男士寫日記,竟然就在開始寫的3週後,他的血壓就接近於正常數值,確實得到了改善。


「寫日記,穩血壓」,每週1~3次幫助控制血壓


「寫日記,穩血壓」,做法非常簡單,無論在紙本或透過電腦都可以,就算有錯字、漏字也沒關係,只要依照自己的自由來書寫,將內心深處的悲傷、辛苦等事情盡可能具體地書寫下來,即使多次書寫的主題相同也可以。例如「家中那口子都不幫忙做家事,真令人不爽。」這種表層的情感就有用,如果還能再繼續深入撰寫,如「希望他能溫柔點,...」等,還能讓降血壓效果更佳。


最上悠強調,這樣的方式短時間內就可能有助於穩血壓,長期做更有預防改善疾病的效果,建議每週做1~3次,每次15~20分鐘就夠。


你也有血壓問題嗎?

用醫聯網App iOS Android,記錄血壓2周  

諮詢醫師】線上幫您解答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吃保健食品?你該知道的五個重點

    所謂保健食品指的是以增進健康、補充營養、養顏美容為主的產品:像是維生素B群、魚油、蜂王乳、維他命、維生素C、維生素E、Q10、膠原蛋白、綠藻、酵素等都是保健食品。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呢?

  • 不合格的中草藥,能治病也可能傷身

    盧太太在一個月前才做完健康檢查,她是一位對自身健康很注意的女士,過了中年後,每年都會定期來到健診中心做檢查,她的健檢報告顯示健康狀況一直很不錯,但我看到她上個月健檢時的抽血報告,GOT、GPT兩個顯示肝功能狀態的指數,都超過標準,很明顯是異常,加上GGT也過高,通常GGT過高表示是酒精性、藥物性或病毒性的肝炎症狀,所以我直覺地懷疑「會不會是用藥問題?」因為盧太太之前的生活飲食都很正常,不可能一年之間就有改變.....

  • 為何女人分享式聊天潛藏危機?

    女人專屬的分享式友誼雖然溫柔而安全,但卻潛藏著隱憂,因為太著重在情感與情緒的發洩,而疏忽了友誼更具積極面的功效。

  • 新婆媳關係 這樣做就對了!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新時代的婆媳關係出現變化,媳婦懂得尊重與學習婆婆的生活經驗,更讓新的家人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營造互信互愛的新婆媳關係。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