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1月中旬披露國家統計局一項研究,表示新冠肺炎痊癒者中近3成會再次住院,140天內死亡率甚至高達12.3%,消息一出震驚全球,各大媒體無不以此數據作為標題。
但在細究這項研究前,需先釐清的是,以上數據是從英國47,780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統計而來,平均年齡為64.5歲較年長,重症患者占比也高,首次住院時曾進入加護病房的案例更有4,745例,佔9.9%,在各界積極與病毒賽跑時,媒體實不應斷章取義,製造恐慌。
COVID-19感染≠併發新冠肺炎?
不過,此項目前規模最大的新冠肺炎預後研究,仍有幾項發現值得參考與警惕。
其一,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除了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害,在糖尿病、心臟病與腎臟病的罹病風險也更高,且不只限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輕族群有同樣的現象。
此外,因研究單位包含英國萊斯特大學糖尿病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發現再次住院的患者中,罹患糖尿病的比例異常地高,包含第一型與第二型糖尿病,前者,研究人員懷疑是因新冠病毒破壞胰島素的β細胞引發,後者則因胰島素阻抗造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的對照組是未採檢出新冠肺炎的住院患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再次住院的機率,是對照組的3.5倍,死亡率是對照組的7倍,顯見新冠肺炎對健康仍具極大破壞力。
慢性新冠患者可能成常態
事實上,去年陸續發佈的多項研究,就顯示新冠肺炎不只攻擊呼吸道系統,有些人在痊癒後,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後,出現各種奇怪的併發症,包含認知與記憶力衰退、心率不整、血壓波動、頭痛、頭暈、嚴重疲勞,或是脫髮等現象。
讓醫界訝異的是,這些症狀多半來自於輕症患者,甚至成為生活中的常態。
為此,牛津大學特格林哈爾教授(Trisha Greenhalgh)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中,也首次將症狀持續12周以上、涉及多個器官系統的患者定義為「慢性新冠患者」。
炎症反應將損害多種器官
部分學者表示,這種長期症狀可能是因病毒即便消失,但免疫系統作用時的炎症反應,仍會繼續影響各種器官或神經系統。
炎症反應常對心臟造成衝擊,曾有一項追蹤10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發現60人出現心肌炎,更有78人的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出現異常,而這些病患許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
另一個來自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Frankfurt)的研究表示,部分年輕且看來健康、無症狀的確診患者,其心臟影像也出現疤痕,顯見炎症反應對心臟的損傷。
在各種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除了落實防疫新生活的規則外,更重要的是養成健康的生活形態,定期進行健康檢測,並對充斥眼前的碎片化資訊保持警覺,不讓錯誤的負面訊息壓垮身心。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珮甄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