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糟糕,我確診了!」怎麼吃才好得快?

發表日期:2022-06-10

  • 6034
  • 0
聽健康

「糟糕,我確診了!」怎麼吃才好得快?


COVID-19疫情還未過去,染疫人數依然處於高峰,慶幸的是有99.7%的患者屬於無症狀或輕症。當發現自己確診了,要怎麼吃,病才好得快?許多營養師提供建議,在此做個總整理,讓大家有參考方向。


首先,Omicron的常見症狀多為喉嚨癢痛、流鼻水、發燒、肌肉痠痛、疲倦、腹瀉、及食慾不振。所以補充水分、增加營養的攝取量至為重要。


多攝取高蛋白、維他命C、D 及鋅

多選擇 高蛋白食物,蛋白質能讓身體增加免疫力來對抗病毒,足夠的蛋白質也是修復受損肺部及上呼吸道細胞的關鍵。但怎樣才是基本的攝取量?大約是以你的體重數字乘上1.2~1.5公克,例如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大約應攝取75到100公克蛋白質。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包括豆製品、乳製品、新鮮魚類、瘦肉、及貝類食物。


其次要 減少飽和脂肪及精緻澱粉的攝取,這兩種食物會加劇身體的炎症反應,讓復原速度變慢,也容易讓你有飽足感,因而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取量。


最後是均衡飲食,蔬菜水果內的維他命A及C能減少體內炎症狀況;瘦肉、蛋黃、乳製品、菇類如木耳香菇、以及深海魚類富含維他命D,貝類、瘦肉、蛋黃、堅果則含有較高的礦物質鋅,維他命D及鋅均能增加呼吸系統的免疫力。

如果因為染疫沒有食慾、不想進食,可考慮以坊間的口服營養補充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及熱量;生病期間建議不要吃生食,避免感染腸胃道疾病,降低身體免疫力。

注意補充水分及維持運動


發燒會讓身體代謝加速,除了消耗更多營養素,體內水分的流失也會加快;就算沒有明顯口渴或感到飢餓,也要維持固定的進食及喝水。脫水會造成疲倦及意識不清等症狀,也會讓肺部的分泌物更加黏稠,不容易排出,而讓肺炎症狀加劇。


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天至少需要2,400到2,700cc的飲水。營養師建議少量多次的喝水,可以飲用新鮮果汁,除了增加適口性,也能增加維他命的攝取。如果出現腹瀉或嘔吐狀況,應該要補充電解質液體,及增加維他命的吸收。


染疫期間,可能造成體內脂肪及肌肉量減少,尤其肌肉減少會造成身體虛弱,所以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及維持一定的運動量,這對病情復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但也須避免過度飲食,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美國人在隔離期間,體重平均增加了15磅,反而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在身體康復後,就能回到正常飲食,但仍要多運動,維持高峰期的身體抵抗力,這會讓身體狀況恢復得更快。而根據一些醫學研究,新冠後遺症可能是體內持續的炎症反應所造成,所以仍要攝取足夠的蔬果及水分,且盡量少吃生食,注意食物的清潔及衛生,避免腸胃被病菌侵入,維持腸道平衡,才能提高自體恢復能力。


若仍有需要,亦可尋求短期照護之專業營養師或護理師的建議及協助,避免中重症的發生,也能加速身體復原。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長輩需要專業照護服務?您也需要喘息空間?


🔍 搜尋【醫聯網-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或加入官方LINE,與我們聊聊您的需求!

https://lin.ee/NCQgNP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一位台灣醫師心聲:邁向老化社會,居家照護問題如何解套?

    居家醫療,真是一項助人又助己的服務,台灣自從開始西醫服務,無論是日治時期或戰後,醫師習慣因應病人請託,自行前往病人家看診,這種往診方式溫暖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 失智症照護的修煉之路

    隨著我國人口快速高齡化,失智症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失智並非人類衰老的自然現象,而是一種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其症狀包括產生妄想、幻覺、收集癖、睡眠障礙、個性改變、重複無意義動作、喪失方向感及判斷思考的能力等等。

  • 照服員、長照機構怎麼挑?細節是關鍵

    長照的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懂,照護者面臨經濟、體力、精神三大壓力,是許多人難以承受之重,無論在海內外,輕生甚至弒親的人倫悲劇時有所聞,並不是外人幾句話就能輕輕帶過的。 因此,找到受過專業訓練的長照專家協助就顯得尤為重要,1970年代初便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在長照方面比許多國家都更要有經驗,而在日本諸多案例中竟能發現,照護者所承受的壓力來源前兩名並非我們所猜測的經濟、體力。 一起來看看照護者們的心聲,以及在尋求照服人員、機構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正視陪伴看診的專業性,讓長者健康老化

    醫聯網創辦人王欽堂萌生在不壓縮到目前緊縮的護理人力前提下,運用科技創立「醫聯網照護服務平台(MednetCare)」的想法,以便調動、活化國內未執業的護理人力,提供無法陪伴看診,或家人住院期間無法陪病的家屬,更專業的照護服務。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