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醫療界大師告訴你,AI醫療未來怎麼走!

發表日期:2018-11-06

  • 2804
  • 0
聽健康
醫療界大師告訴你,AI醫療未來怎麼走!

台灣少子化與人口高齡化加乘衝擊,醫療環境日益複雜,醫療資源分配也更需智慧,如何提供好的醫療品質,是政府和醫療界的大哉問李友專教授本身擁有醫學與科技跨界經驗,不僅是臺灣現今病歷電子化之重要推手,也是臺灣醫學資訊及人工智慧於臨床應用之先驅,以自身醫療經驗告訴我們,長期照護、用藥安全或醫療錯誤,借助AI人工智慧已為重要趨勢。

徹底運用AI技術   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
 
健保署9/26公佈最新分析,2019健保總額即將突破7,000億大關,光是因為重複檢查就造成17億無端浪費,預估今年健保財務缺口將從去年的負98億元惡化到負257億元。

台灣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 20%。隨著人口老化,需要投入的醫療資源變多;
加上少子化影響,人力資源短缺,醫護人員得照顧的病人變多,每個人能被分配到的資源變得稀少又難得,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
若能徹底運用AI的偵測、預測與預防的技術,就有機會解決長照及其他醫療的重大問題,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


醫療費用支出龐大   善用醫療AI守門助攻

人口老化的慢性病、多重疾病與用藥問題,將讓醫護人員面臨複雜考驗。
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看診15次,遠超過美國的四倍。2,300萬臺灣人每年產生3億6千萬張的處方量、健保給付高達1,500億元的藥品費用,如此龐大的就醫數與用藥量,背後代表醫護人員沈重的工作量,相對發生醫療錯誤的機率也會增加,如何減低整體醫療錯誤是一大挑戰!
李友專教授認為,當發生醫療疏失時,「懲罰出錯的人」並非真正能夠解決問題,而是要思考根本原因,從醫師開處方箋、藥師調劑、住院治療到病人服藥各階段導入AI應用,不僅確保病人安全與品質,更能減少後續衍生不必要的醫療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應用AI做好健康管理、分級就醫、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與浪費。


投資醫療AI    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投資國家的未來

李友專教授在其新書「AI醫療大未來」中,提出幾個智慧醫療發展環境的關鍵數字。
8萬,是目前人類疾病的種類數,當人類疾病種類越來越多、越趨複雜,醫生誤診的機率也一併提高。
3 億 6,000 萬,是台灣每一年全台醫療院所開出的處方箋張數
7千億,是台灣健保一年的費用

當疾病種類愈來愈複雜、醫療資源和花費愈來愈多,達到精準醫療的可能性是零。
因此徹底運用醫療AI,才能達到精準醫療,避免付不起的醫療未來。

「投資醫療AI,就是投資自己的未來、投資國家的未來」
李友專教授在《AI醫療大未來》中不斷呼籲,未來的贏家將會是最懂得善用人工智慧的人才及組織,也一再提醒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必須回歸同理心等人性本質,醫療領域更是如此。
期待透過本書和行動,帶台灣社會看見醫療大未來。


本文引自李友專出版書籍《AI醫療大未來  台灣第一本智慧醫療關鍵報告》(好人出版)
★前往博客來看好書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促進健康生活 善用網路科技才是真正對策

    2017年台灣逾65歲高齡人口將占總人口14%,正式進入聯合國所訂的「高齡社會」; 2027年高齡占比將達21%成為「超高齡社會」,凸顯健康照護政策刻不容緩

  • 數位社交真的好嗎?大量使用臉書,當心腦越用越小!

    網路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隨時隨地能快速取得最新資訊,跟陌生的人來往,享受當下資訊滿足感,但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長期的沉浸網路,你的社交能力也開始拉警報啦!

  • 醫院群聚感染,如何善用科技聰明「就醫」?

    桃園醫院1月19日再出現4例確診,累計院內感染已有2名醫師、3位護理師、一名外籍看護,加上案863的2名家人,也因家戶親密接觸確診新冠肺炎,讓民眾恐慌指數更增,當家有慢性病患者或有就醫需求時,更常陷入兩難。

  • 遠距醫療:滯留海外親友的醫療救星

    在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逐漸擴散,許多國家的醫療量能瀕臨崩潰,您是否有滯留海外的親友,在健康諮詢與就醫上遇到困境? 據2020年度最新統計,台灣全球留學總人數為7.1萬人、赴海外工作者73.9萬人,海外僑民則近200萬人。 其中,留學與工作、僑居比例甚高的美國,截至目前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佔全球近1/5,醫療量能已然崩潰。國人旅居第二位的中國大陸,因三甲醫院家數僅有2千多家,讓許多赴陸工作國人,都習慣回台就醫。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