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哪種類型肥胖更危險?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更高?

發表日期:2021-11-26

  • 3601
  • 0
聽健康

過去的調查就發現,台灣成年男女的過重、肥胖比率超過40%,讓體重控制成為幾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而肥胖其實依照脂肪堆積的的部位不同,危險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從外觀上就能觀察出腹部凸出的「蘋果型」肥胖,以及下半身肥胖的「西洋梨型肥胖」,健康風險就不一樣。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發現,這之中有一種類型的肥胖更加危險,會影響身體代謝,使血脂容易異常;也可能促進動脈硬化,而動脈硬化還有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問題,最好能夠積極避免。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較危險的肥胖類型相對容易改善,日本一名醫師學博士推薦了幾種簡單的方法,幫助減少脂肪堆積,使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可能因此下降。



肥胖有兩種:「蘋果型」、「西洋梨型」原因、改善方法大不同


日本醫學博士、醫師福田千晶表示,根據年紀的增加,人體的代謝會持續下降,也讓我們的身體比起年輕時更容易堆積脂肪,如果女性腰圍在90cm以上、男性85cm以上,很有可能有內臟脂肪過多的情況,一定要特別注意。


那麼內臟脂肪是什麼、和一般的脂肪有何差異呢?人體脂肪大致可分為「內臟脂肪」、「皮下脂肪」兩大類,其中內臟脂肪較多的族群腹部會較為突出,外表會如同蘋果一般,因此被暱稱為「蘋果型身材」。


這種蘋果型身材意味著脂肪附著在內臟的周圍,比較容易被轉化為能量使用,也因此蘋果型身材肥胖比較容易消除。


而皮下脂肪則不同,皮下脂肪更容易附著在下半身,因此此類型脂肪較多的人外表會如同西洋梨一樣,形成「西洋梨形身材」,這類型的肥胖相對不容易改善,也有可能因為體重過重而引起膝痛、腰痛等問題。


內臟脂肪過多引起蘋果型肥胖,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福田千晶形容,內臟脂肪容易增加也容易減少,比較像是「一般存款」,而皮下脂肪不容易減少,有點像是「定存」的概念。


其中較為危險的其實是內臟脂肪,因為內臟脂肪容易分泌會引發疾病物質,使我們罹病的風險提高,因此蘋果型肥胖是需要積極改善的問題。


例如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脂質異常等生活習慣不佳所引發的疾病,其原因都可能和內臟脂肪的分泌物質有關,若是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使血管老化、動脈硬化的速度提高。


而當動脈硬化問題持續,則可能發展為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可能奪命的重大疾病,相當危險。


簡單的生活小改變幫助減少內臟脂肪


福田千晶等專家也推薦了幾種方法,能幫助改善蘋果型肥胖、減少內臟脂肪,幫助我們遠離疾病:

1.用餐時務必充分咀嚼、不要吃太快

福田千晶建議,用餐時每一口最好都能咀嚼最少10次,20次會更好,能避免我們用餐速度過快,也能獲得更佳的飽足感。另外,用餐時間最好能夠延長到20分鐘以上。


2.維持良好睡眠品質

睡眠時會促進體內具有燃燒脂肪效果的荷爾蒙「生長激素」分泌,因此維持充足的睡眠也是改善肥胖的重要關鍵。


3.每天快走30分鐘

福田千晶建議指出,快走能幫助促進脂肪燃燒,建議每天可快走30分鐘來幫助減肥。但也提醒您,若有慢性病請先向醫師詢問是否可以進行。

日本醫學博士渡邊尚彥也表示,除了健走以外,慢跑、騎腳踏車也是優秀的有氧運動,有利於減少內臟脂肪堆積,30分鐘是比較理想的,但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每天15分鐘也無妨,或平常購物、通勤可改為走路等,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每天進行。


4.改善腸道環境

福田千晶建議平常可積極食用乳製品、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幫助改善腸道環境,使便祕問題獲得改善,這能讓我們感覺身體輕快,也更願意運動,進而透過運動達到抑制脂肪堆積的效果。


5.不要在家擺一堆零食

當我們買了很多點心、果汁等高糖分的零食放在家裡,就特別容易不知不覺吃下肚、變胖,購買前盡可能忍住慾望,也是不發胖的一大秘訣。


6.積極吃多種健康食材也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

渡邊尚彥表示,醋中的醋酸具有燃脂效果,糙米、大豆、番茄、秋葵富含脂「脂聯素」,也有助於脂肪燃燒。此外大豆、咖啡、牛肉、鮪魚等食材也因為蛋白質含量高,對避免脂肪堆積也有好處。


其他還有富含膳食纖維的藻類、酪梨、牛蒡、大蒜,以及富含兒茶素的綠茶,也都是適合食用的食物,但渡邊尚彥也提醒,這些食材務必注意適量最重要,吃太多反而會發胖。


撰文者:特約編輯張承宇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你還會想知道▼
●評斷您的心肌梗塞風險
>>https://med-net.com/RiskSurvey/BasicSurvey?SurveyId=f29a238e-3cc7-426c-b8ee-6e9b17d570fe
●從地區、年齡快速篩出最適合你(妳)的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oduct/Hot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應趁早開始!

    近幾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有年輕化的趨勢,哈佛健診統計2011~2014資料指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案例,在心、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異常,尤其秋冬是心腦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一旦身體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心腦血管疾病就可能突然發生。

  • 「坐」出來的腰酸背痛

    電視上中醫診所的「金人」不斷播送,這檔廣告據說效果非常好,幾乎大家都看過而且印象深刻,而且似乎很多人都有這種腰背痠痛的症狀。以來做健診的上班族而言,有到處跑的業務人員、他們總是來不及好好吃飯,腸胃不好的人很多;也有不少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這些朋友們運動量少、又不用勞動,不過,卻時常聽到他們說有腰痠背痛的症狀,顯然成為一種另類的職業病。

  • 健康檢查的數據意義

    身體就像是一個運作的系統,稍有失衡其實是會發出警訊的,這些警訊有可能就是疾病的前兆,而且身體發出的警訊常常會有層次,一波又一波越來越明顯,如果自己多注意,不用經過檢查,也可以發現。例如說,第一波可能是味道,突然間小便有奇怪的味道,就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第二波或許是更嚴重的皮膚的變化,如長痘痘、長息肉等。

  • 癌症不見得是絕症

    邱先生進入診間後,我發現他很面熟,後來想到是之前一位客人的兒子,寒暄之後,他說「我媽媽的胰臟癌已經很嚴重無法開刀,現在只能化療。」而他是因為看見媽媽的狀況,想來做一次健康檢查,希望如果有什麼疾病可以提早發現,不要拖延。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