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抓住重要關鍵 痛風族也能快樂生活

發表日期:2017-08-04

  • 1728
  • 0
聽健康
曾被譽為「富貴病」的痛風已經逐漸平民化,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台灣罹患痛風的人口也逐漸增加,不但人數越來越多,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根據資料顯示,年紀最小的痛風患者年僅九歲。
 

痛風的始作俑者「尿酸」

 
為何會罹患痛風?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尿酸濃度增加,或者是尿酸排泄受阻,導致過量的尿酸沉積體內形成痛風,此種尿酸滯留問題最常位於關節處,因此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其中好發部位以足部的大趾關節最多。其中,逐年增加的病患數字主要與民眾飲食習慣改變、攝取高脂肪飲食、動物內臟與飲酒量增加有關。
 
整體來說,容易發生痛風的族群包括40歲以上的男性;有飲酒甚至酗酒的習慣;喜歡食用動物內臟、貝類及海產等富含高普林質的食物;家族遺傳痛風體質;血癌、腎病患者或是長期服用利尿劑的民眾,但是並不表示擁有以上的特質就一定會罹患痛風,但需特別小心注意。
 

小心痛風併發症

 
痛風除了患部關節疼痛之外,也有可能會引起各種併發症,其中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腎機能障礙、缺血性心臟病、腎結石、肥胖症、高血脂症等,但是並不是每位痛風患者都會面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注重日常保健,避免痛風反覆發作,一樣可以快樂生活。
 

痛風的生活保健

 
配合治療:面對無法根治的問題,依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同時需定期抽血、驗尿及回診,以掌握病況。

 

發病時妥善處理:一旦發病,應將疼痛的患部提高、冰敷並且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可依醫師指示使用消炎性的止痛藥,需避免使用阿斯匹靈。

 

勿相信偏方:坊間痛風治療偏方比比皆是,但是適合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最好的治療方式還是讓專業醫師診治,開立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方為上策。

 

控制血壓:由於痛風患者有半數左右會併發高血壓,因此血壓的控制十分重要,除了定時測量血壓之外,保持心情平穩也很重要。

 

小心保護關節:穿著合腳的衣物與鞋子,避免壓迫或是傷害關節。

 

飲食原則:痛風的最大問題就是血液中的尿酸無法正常代謝,因此正確與均衡的飲食習慣也是可以預防痛風加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痛風族飲食注意事項

 
  • 補充大量水分 
  • 避免酒精攝取 
  • 避免不當減重 
  • 注意維他命使用 
  • 避免高鹽、辛辣、酸性、油炸、甜點等食物 
  • 避免高普林飲食
 
PS:高普林食物:包括鯷魚、貝類、蘆筍、清燉肉湯、鯡魚、肉汁、香菇、河蚌、豆腐、沙丁魚、花生、含酵母菌食物、肉丸、動物內臟、肉類等等。

>>鹽分攝取控制好,痛風不再找,如何掌握吃進多少鹽?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營養寶典

    藉由調節代謝及幫助已消化的食物釋放出熱量的生化過程,可以提供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維生素被分類為微量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需要這些維生素的量,和那些巨量營養素,例如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水相比起來,顯得非常微量。

  • 想成為陽光型男嗎?8招讓你成為萬人迷!

    要擁有陽光型男的體態,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做得到嗎?其實,健身房在健身教練Mark Lauren看來,就是個專門做局部雕塑的訓練中心,透過使用各種部位鍛鍊器材來達到個人的健身目標,或是局部肌肉的增強。

  • 運動除了強健體魄外,還有這些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為維持健康,想要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現代生活中,特別提倡健康體適能以及運動的必要性。 然而兒童及青少年在這方面的需要卻往往被忽略。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孩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其實,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學業與運動是可以兩者兼備的。

  • 5個錯誤健身地雷!千萬別踩啊!

    當你開始習慣上健身房運動、鍛鍊肌肉,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彰,到底是哪裡出錯呢?對健身新手來說,有些習慣錯誤可能阻撓你健身成果,由健身記者Adam Bornstein所提到的5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