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愛吃甜的小孩很跳TONE?!營養師教你全家正確吃糖!

發表日期:2018-10-23

  • 2406
  • 0
聽健康
有不少外國朋友都說臺灣人超愛喝飲料,穿梭在臺灣的街道巷弄內,隨處可見飲料店、茶飲小舖林立;便利商店、大賣場的冷藏櫃內,更是飲料的一級戰區,人手一杯飲料,早已是臺灣人逛街、休憩時的常態了,在享用飲料的同時,其實你已經默默把好幾公克的糖吃進去啦,正確攝取糖分,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事情!

小孩愛吃糖  身心都跳TONE

根據天下雜誌的教養專題,一位母親(化名:Jaguar小姐)分享自身經歷,因丈夫與女兒非常愛吃甜食或水果,長期食糖的後果,發現丈夫、女兒情緒極不穩定,容易易怒,情緒大爆走,在歷經身邊人糖上癮症後,深刻體會到糖上癮的可怕,就像戒毒戒酒戒菸一樣,上癮之後,必須一直吃,否則會出現戒斷症狀,她決定要來實施戒糖大作戰。
 
好想吃糖…  該如何選擇好糖?

一般人常聽到的白砂糖、冰糖、黑糖、紅糖,主成分皆為蔗糖。蔗糖是一種雙醣,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黑糖、紅糖比冰糖或白砂糖來得健康,這是因為黑糖和紅糖的精製程度較低,保有較多維生素及礦物質。另外,蜂蜜富含相當高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胺基酸,也是個好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黑糖、紅糖、蜂蜜比其他糖類來得健康,但其本質上都是精製糖,每一公克含有 4 大卡,除了有熱量囤積的問題外,大量攝取更會造成體內血糖劇烈波動、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引起肥胖,進而危害身體的健康。

聰明篩選糖分    遠離果糖

了解常見糖類的差別後,接著要探討食品加工廠常用來添加至飲料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以下簡稱高果糖糖漿)。高果糖糖漿的主要成分為葡萄糖與果糖,兩者以45:55 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比較容易產生健康問題的是果糖。果糖在人體中的代謝途徑與葡萄糖不同,容易刺激肝臟形成脂肪,代謝後更會產生尿酸,長期食用果糖更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或痛風、糖尿病的風險。

糖分攝取每日不得超過50公克

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每日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 10% 以下。若以男性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 大卡為例,由於每公克糖有 4 大卡,換算下來一天不得吃超過 50 公克的糖(一般市售方糖每顆大約 5 公克,約 10 顆方糖的量),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減半至總熱量的 5% 以下更理想,即不超過 25 公克(約 5 顆方糖),若一下子就從全糖變無糖很難適應,不妨採用酌量減少的方式,從少糖、半糖、微糖依序到無糖,漸進式的降低一天攝取的精製糖量。

本文引自楊惠婷出版書籍《不斷醣、降三高的七七七飲食法:貪吃的營養學博士這樣吃,遠離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體檢數字全正常》(大是出版)

★前往博客來看好書

推薦閱讀▼
吃油吃糖一定胖?你一定要弄清楚的營養知識!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營養寶典

    藉由調節代謝及幫助已消化的食物釋放出熱量的生化過程,可以提供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維生素被分類為微量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需要這些維生素的量,和那些巨量營養素,例如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水相比起來,顯得非常微量。

  • 想成為陽光型男嗎?8招讓你成為萬人迷!

    要擁有陽光型男的體態,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做得到嗎?其實,健身房在健身教練Mark Lauren看來,就是個專門做局部雕塑的訓練中心,透過使用各種部位鍛鍊器材來達到個人的健身目標,或是局部肌肉的增強。

  • 運動除了強健體魄外,還有這些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為維持健康,想要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現代生活中,特別提倡健康體適能以及運動的必要性。 然而兒童及青少年在這方面的需要卻往往被忽略。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孩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其實,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學業與運動是可以兩者兼備的。

  • 5個錯誤健身地雷!千萬別踩啊!

    當你開始習慣上健身房運動、鍛鍊肌肉,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彰,到底是哪裡出錯呢?對健身新手來說,有些習慣錯誤可能阻撓你健身成果,由健身記者Adam Bornstein所提到的5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