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失眠只能吃安眠藥嗎?從 4 種失眠類型補充營養就好!

發表日期:2019-03-22

  • 2051
  • 0
聽健康
【出處:HEHO健康】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是全球第二名,僅次於美國;根據馬偕醫院的統計數據,台灣慢性失眠的盛行率更達到15%,換句話說,全台每9個人中,就有1人受到失眠問題的困擾,其中又以女性及老年人為主。

長期失眠會帶來什麼影響?
大家都知道長期睡眠品質不好,會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情緒相關疾病的機會,甚至有較高的死亡風險。曾有國外研究發現,有失眠困擾的人出現憂鬱症的風險,較一般民眾多出4倍,由此可見失眠問題不容小覷。
 
失眠常見的4大種類
1. 入睡困難:入睡困難,躺平後三十分鐘至一小時仍不能入睡,且持續數天。
2. 睡睡醒醒:入睡後不久就醒來,夜間上廁所次數頻繁,睡醒後不易再次進入熟睡,平均處在淺眠狀態,很難進入深層睡眠,多夢易醒。
3. 提早醒來:不管多晚睡,醒來時間比預定早兩到三小時,且距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仍睡不著,隔日起床後感覺頭昏、頭痛、頭腦不清、記憶力減退。
4. 整夜無眠:連續二十四小時不能入睡。

從4種失眠找到該補充的營養素
經常性失眠的人,可能是體內缺乏某種物質所致,只要依照失眠情況適當補充就能夠獲得良好改善。
 
1. 入睡困難:補充鎂、鈣
鎂具有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的功能,能安定情緒、消除焦慮。鈣能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反應,充足的鈣能有效抑制腦神經興奮度,防止神經異常興奮,而鈣能使肌肉放鬆,幫助合成色胺酸。
食材建議:深綠色葉綠蔬菜、南瓜籽、芝麻、小魚乾、牛奶、香蕉、堅果類
 
2. 睡睡醒醒:補充鉀
依據美國<睡眠>雜誌1991年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透過補充鉀可顯著改善睡眠中斷。鉀具有維持身體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以及體內水分平衡與滲透壓的穩定。
食材建議:根莖類蔬菜、深綠色蔬菜、瓜類、黑棗
 
3. 提早醒來:維生素B群、色胺酸
色胺酸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可以在腦中轉化成血清素,必須從飲食中取得。而維生素B6則是能幫助製造血清素,且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能夠使色胺酸轉換為菸鹼酸。
食材建議:全榖類、堅果類(核桃、芝麻、南瓜子、開心果、花生)、大豆製品
 
4. 整夜無眠:維生素D
依據美國《臨床睡眠醫學雜誌》2012年刊登一項研究表示,白天常常感到疲倦與體內維生素D偏低有關。
食材建議:牛奶、雞蛋、柳橙汁、鮭魚、菇類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營養寶典

    藉由調節代謝及幫助已消化的食物釋放出熱量的生化過程,可以提供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維生素被分類為微量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需要這些維生素的量,和那些巨量營養素,例如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水相比起來,顯得非常微量。

  • 想成為陽光型男嗎?8招讓你成為萬人迷!

    要擁有陽光型男的體態,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做得到嗎?其實,健身房在健身教練Mark Lauren看來,就是個專門做局部雕塑的訓練中心,透過使用各種部位鍛鍊器材來達到個人的健身目標,或是局部肌肉的增強。

  • 運動除了強健體魄外,還有這些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為維持健康,想要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現代生活中,特別提倡健康體適能以及運動的必要性。 然而兒童及青少年在這方面的需要卻往往被忽略。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孩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其實,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學業與運動是可以兩者兼備的。

  • 5個錯誤健身地雷!千萬別踩啊!

    當你開始習慣上健身房運動、鍛鍊肌肉,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彰,到底是哪裡出錯呢?對健身新手來說,有些習慣錯誤可能阻撓你健身成果,由健身記者Adam Bornstein所提到的5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