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哈佛教授的12種抗發炎食物清單,逆轉糖尿病

發表日期:2019-04-18

  • 6774
  • 0
聽健康
【出處:早安健康】
 
糖尿病竟和慢性發炎也有關!近年來,關於糖尿病的重大研究發現,發炎可能是導致胰島素阻抗的關鍵之一。世界知名的糖尿病研究專家、哈佛醫學院金良城教授指出,當人的體重上升、脂肪細胞擴張時,會產生更多的細胞激素,並使負責免疫機能的巨噬細胞也分泌細胞激素。
 
當細胞激素隨著血液流遍全身,就會引起全身性的慢性低度發炎,並影響細胞的胰島素警示過程,導致肌肉與器官的胰島素阻抗,傷害肌肉與胰臟、肝臟等器官。肝臟發炎時,更會引起激烈的阻抗循環,因為肝臟會囤積更多脂肪,使胰島素阻抗更嚴重。
 
另外,身體其他的慢性發炎也會提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包括牙周病、腎臟病、睡眠不足、自體免疫疾病等。金良城教授表示,妊娠型糖尿病雖然是懷孕期間的荷爾蒙引起,但某種程度上也與發炎相關。
 
逆轉糖尿病的低脂、高纖「亞洲鄉村飲食計畫」
金良城教授建議,採行低脂、高纖維的「亞洲鄉村飲食計畫」,減少脂肪攝取對身體的影響,有助於降低糖尿病機率。這樣飲食計畫不但沒有限制熱量攝取,在實行八周後,受試者的體重更平均減輕了3%,且胰島素敏感度提升,另外血糖指數、總膽固醇指數、低密度膽固醇指數、體脂肪和腹部脂肪均減少。
 
纖維對人體的好處究竟有哪些呢?首先,包括喬斯林糖尿病中心在內的多項研究指出,連續數周到數月食用膳食纖維,能夠減少反映胰島素阻抗程度的物質。膳食纖維本身有抗發炎的效果,而在腸道中發酵生成的短鏈脂肪酸,也能阻礙身體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並被證實能夠刺激身體回應胰島素作用。
 
另外,可溶解的纖維會減緩消化過程,使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所需的時間變長,因此飯後血糖不會急速增加,代謝的壓力也能降低。高纖飲食也能減少脂肪的消化與吸收,並改變腸道菌叢,讓腸道菌消耗更多食物的熱量,藉此減少被身體吸收的熱量。
 
「亞洲鄉村飲食計畫」中,每天攝取的熱量,應有70%來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各佔15%,且每攝取1000卡的熱量中應包含15克的膳食纖維。利用「亞洲鄉村飲食計畫」設計餐點時,每一餐的食物都應遵守「非澱粉蔬菜:全穀類/豆類/澱粉類蔬菜:蛋白質=2:1:1」的比例,並另外再吃一份水果,以達成飲食計畫要求的纖維攝取量。
 
抗發炎食物清單
除了增加飲食中的纖維含量外,多吃下列有助於抗發炎的食物,也能減少身體發炎導致的胰島素阻抗,幫助逆轉糖尿病。
 
.茶類,包括綠茶和紅茶
.全穀類
.各種顏色的蔬果
.十字花科蔬菜
.大蒜、洋蔥
.豆類,包括大豆及豆製品
.蘑菇
.堅果類
.富含健康油脂的魚類,包括鮭魚、鮪魚、沙丁魚等
.有益心臟健康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籽油
.可可含量超過65%的黑巧克力
.適量紅酒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營養寶典

    藉由調節代謝及幫助已消化的食物釋放出熱量的生化過程,可以提供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維生素被分類為微量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需要這些維生素的量,和那些巨量營養素,例如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水相比起來,顯得非常微量。

  • 想成為陽光型男嗎?8招讓你成為萬人迷!

    要擁有陽光型男的體態,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做得到嗎?其實,健身房在健身教練Mark Lauren看來,就是個專門做局部雕塑的訓練中心,透過使用各種部位鍛鍊器材來達到個人的健身目標,或是局部肌肉的增強。

  • 運動除了強健體魄外,還有這些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為維持健康,想要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現代生活中,特別提倡健康體適能以及運動的必要性。 然而兒童及青少年在這方面的需要卻往往被忽略。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孩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其實,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學業與運動是可以兩者兼備的。

  • 5個錯誤健身地雷!千萬別踩啊!

    當你開始習慣上健身房運動、鍛鍊肌肉,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彰,到底是哪裡出錯呢?對健身新手來說,有些習慣錯誤可能阻撓你健身成果,由健身記者Adam Bornstein所提到的5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