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癌症+糖尿病怎麼吃?

發表日期:2020-12-10

  • 5115
  • 0
聽健康

許多癌友知道要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才有足夠體力和免疫力去應付一連串的治療。但是,除了癌症也可能同時有腎臟病或是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煩惱著要兼顧不同疾病的前提下,到底應該怎麼吃,才有足夠熱量又不影響到腎臟或血糖狀況?在此跟大家分享,同時有癌症又有糖尿病該怎麼吃才是正確的呢?




糖尿病友怎麼吃?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就是均衡飲食原則之下發展出來的。均衡飲食就是每一天都要吃到每一類的食物,才算均衡。飲食類別可區分為六個大類別,全榖雜糧類(主食類或澱粉類)、豆魚蛋肉類(黃豆製品、魚、蛋類、雞、鴨、牛、豬肉)、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除了每天應該要吃到六大類食物,還要加上一個份量的概念,就是吃的要適量,不可過量。根據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及身體狀況不同,每個人每天可以吃的份量也就不同。


癌症+糖尿病怎麼吃?


以癌友來說要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外乎就是澱粉多、油脂多的食物,但別忘記還要控制血糖,因此建議飲食上要聰明選擇與搭配:


(1)選擇纖維含量高的全榖全麥類食物取代精緻過的白米飯、麵或麵包,但是份量還是要注意適量。此外,如果沒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建議避免使用精製糖,例如一些砂糖、黑糖、蜂蜜、冰糖、以及含有這些的甜品、飲料等等。


(2)多攝取黃豆及其製品和蔬菜類食物,這些是屬於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推遲飯後血糖上升。建議每天攝取的蔬菜量生重須達到300克(煮熟後約1.5碗)才足夠。


(3)每天攝取的水果量為1-2份,1份大約是一個飯碗(200c.c.)的八分滿,或是一個棒球的大小,水果重要的是攝取的量,而不是甜度高低,治療中的癌友們要選擇可以削皮或剝皮的水果,將水果洗淨去皮後再食用。


(4)乳品部分,建議選用無調味的低脂乳品,避免一些調味牛奶、優格或優酪乳。每天建議飲用一杯240c.c.即可,過量飲用牛奶,也會影響到血糖的穩定。


最後要提醒的是,要多多喝水,並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



癌症患者若是同時合併血糖問題是比較複雜的狀況,建議患者及家屬不要自行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取,容易造成熱量攝取不足進而導致營養不良。當然也不是放任癌友隨便亂吃、不控制血糖,最好的方式還是諮詢臨床營養師,讓營養師依照患者的狀況來指導正確的飲食,調整攝取的營養素比例及份量,才能獲得足夠營養,又不會讓血糖失控。



文字內容及圖片為心安營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有癌症又有糖尿病,五大營養原則別忘記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營養寶典

    藉由調節代謝及幫助已消化的食物釋放出熱量的生化過程,可以提供我們良好的健康狀況。維生素被分類為微量營養素,因為我們身體需要這些維生素的量,和那些巨量營養素,例如醣類、蛋白質、脂質和水相比起來,顯得非常微量。

  • 想成為陽光型男嗎?8招讓你成為萬人迷!

    要擁有陽光型男的體態,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做得到嗎?其實,健身房在健身教練Mark Lauren看來,就是個專門做局部雕塑的訓練中心,透過使用各種部位鍛鍊器材來達到個人的健身目標,或是局部肌肉的增強。

  • 運動除了強健體魄外,還有這些好處?

    運動的目的,是為維持健康,想要達到健康,必需適時適度運動。健康與體適能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要使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狀態,除了要飲食均衡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適量運動亦非常重要。現代生活中,特別提倡健康體適能以及運動的必要性。 然而兒童及青少年在這方面的需要卻往往被忽略。一些父母甚至認為運動是浪費讀書時間而加以壓制,孩子長大後,大大增加了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其實,只要好好分配時間,學業與運動是可以兩者兼備的。

  • 5個錯誤健身地雷!千萬別踩啊!

    當你開始習慣上健身房運動、鍛鍊肌肉,過一段時間發現效果不彰,到底是哪裡出錯呢?對健身新手來說,有些習慣錯誤可能阻撓你健身成果,由健身記者Adam Bornstein所提到的5個常見錯誤,看看你是否也犯了這些錯誤?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