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壓力好大?到底有多大 壓力生理檢測為你解答

發表日期:2017-06-09

  • 4547
  • 0
聽健康
文/陳慶洲醫師(美國壓力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研究員)

你是不是也常常抓著頭皮,在心裡吶喊著「我的壓力好大!」但你知道自己的壓力到底有多大嗎?現在,可以透過壓力生理反應檢測,從生理的實際反應,將無形的壓力,變成明確的指數,讓你掌握自身的壓力情況。

逃避不是最終辦法
 
壓力是無形的,看不到也抓不到,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卻有可能危害身心,但是每個人可以承受的壓力不盡相同,多少的壓力才可能影響健康?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身處繁忙社會的我們,壓力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與其尋找如何逃避壓力之際,還不如找出如何有效面對、管理壓力的好方法,而壓力生理反應檢測就是希望透過受測者的生理反應,找出壓力的來源與情況,進而管理隨時可能面臨的壓力問題。
 
透過檢測 壓力指數立現
 
壓力生理反應檢測是透過一套類似個人影音器的儀器操作,檢測環境則以模仿母體子宮為原理,讓受測者在舒適、安全、隱密環境中,達到極度放鬆的目的。當受測者進入這個隱密舒適的環境後,專業醫護人員會為受測者接上感應線,主要貼在胸部及腹部、額部及肩部、中指及無名指、食指、拇指等處,測量呼吸、肌電圖、皮表導電度、皮表溫度及心跳波動度。
 
在一切就緒後,專業護理師便會讓受測者進入壓力的想像情境,將身體的壓力反應一一測量出來,並將這些數據以圖片的方式呈現在前方的螢幕上,以便清楚看到自己的壓力指數(例如笑臉代表壓力指數低、哭臉代表承受壓力中)。
 
啟動壓力管理的體驗之路
 
找出自身的壓力來源與強度後,難道就此結束了嗎?當然不是!接下來是積極的調整與學習壓力管理。管理是一門很深奧的功課,但是卻是可以學習的,而想要做好壓力管理,則可透過壓力主動控制技術來達成。
 
所謂壓力生理主動控制技術就是在得知壓力指數後,由專業醫師針對個人的壓力指數與情況,設計一套個人壓力管理的規劃,舉凡生活習慣、態度、飲食、休閒等等。情況輕微者可透過心理諮商、改變生活習慣或是運動來改善;壓力大者,則可能需要進行約6~8週、每週2~3次的長期療程,並視情況隨時調整過程與時間。
 
壓力管理並不是要教你如何完全杜絕壓力,而是懂得在壓力來襲時,本能地調整、減低長期壓力對身體的危害,就像是走路走累了,會自動坐下來休息一樣。有些人天生就較善於處理壓力問題,也就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抗壓力強,但這種壓力管理能力仍舊可以後天培養。經過反覆幾次的調整與學習,這種壓力管理的能力便能成為身心放鬆的本能,當再次遇到壓力時,就能自然的運用減壓的方式,讓身心放鬆下來,有效管理壓力。
 

適合進行壓力生理反應檢測的族群:
  • 長期飽受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及慢性疼痛者。
  • 長期患有消化系統問題,例如腸胃長期不適、消化不良、便秘。
  • 長時間處於高血壓、失眠、焦慮、倦怠、心悸等問題者。
  • 認為自己長期承受壓力,需要適當且正確紓壓者。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舒緩壓力的健康蔬果飲

    會不會覺得壓力好大,真想拋下一切遊玩去?壓力感受主要與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有關,當壓力太大時,身體會分泌適量的可體松來抗壓,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可體松分泌過多或一直不正常的增加,形成慢性壓力,不但對腦部有很大的傷害,且會使脂肪囤積(尤其容易囤積在肚子)、膠原蛋白流失(所以臉頰容易凹陷)、容易掉髮、失眠等。記住喔!壓力絕對是現代人慢性殺手!

  • 你有壓力了嗎?六大方法讓你提振身心!

    你是否常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心情煩躁、莫名的焦慮?現代社會凡事要求速度,每天與時間在競賽,身處在無形的壓力之下,許多人已在不知不覺間賠掉了自己的健康。

  • 莫名焦躁?35~50歲女性 4個有1個壓力荷爾蒙異常

    據英國倫敦一所健康中心之研究發現,25~54歲的職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慮緊張,當中又以35歲~44歲的女性壓力最大。因為這正是她們負起家庭、工作責任的年齡,照顧孩子、擔起工作重擔,蠟燭兩頭燒的結果讓這些女性背負著比男性更多的心理與生理上的壓力。

  • 你有健康「好」習慣嗎?管理健康,從年輕開始

    從現在就積極正視自己的健康,追求好習慣來爲健康儲值,身體才能擺脫慢性病的危險因子。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