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
肥胖者除了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病風險將提高超過3倍以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及膝關節炎的機率也會提高至2倍,甚至10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7種和肥胖有關,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脅。 而減肥除了能降低慢性病機率外,現在又多了一大誘因:預防新冠病毒。因為近期研究發現,肥胖也是新冠病毒肺炎感染、重症的高風險因子,且肥胖者即使接受疫苗接種,抗體也不如體重標準者。事實上,國內就曾有一名體重逾90的女性新冠病毒患者,在確診發病12天之內就過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統計,心臟病每年奪走全球約900萬條人命; 而從衛生福利部2019年死因統計資料也可以發現,心臟病平均每26分鐘便奪走一位台灣人的寶貴性命,可說是台灣人健康的第二號殺手,僅次於惡性腫瘤(癌症)。 面對這個健康大敵,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University of Oxford’s Nuffield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Health)的研究人員,也對截至目前為止,包含超過 140 萬人的 13 項隊列研究等前瞻性證據,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系統審查,發現食用紅肉與加工肉類,會大大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高血壓等慢性病是常外食現代人的一大健康隱憂,不但會提高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可能併發腎臟疾病、眼疾,甚至是失智等問題,不僅如此,部分的降壓藥物還可能有提高血糖的副作用,可能會讓過高的血糖也一起加入傷害身體的行列,可見積極控制血壓的重要性。
現在市面上的營養保健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元,宣稱對人體的幫助也越來越新奇多樣,在追求這些新成分、新功能之際,不曉得大家的「基礎」有沒有打好呢?
這陣子在家每天追奧運運動賽事,有引起你想要好好鍛練身體,向運動員學習嗎?如何提高抵抗力,希望能從根本來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日本著名醫學博士在此提出3大提高免疫力方法:鍛鍊肌肉、升高體溫、不要吃太多!
針對預防新冠病毒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等機構,都推薦了可供遵循的健康防疫大方向,若能確實遵從,有利於維持健康的身體功能,不但可能減少受到感染的風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人生健康的重要基礎。
健康飲食以提升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在最近廣泛被探討,畢竟雖然施打疫苗具有一定保護力,但總歸人體還是需要靠足夠營養,才才能讓免疫功能正常運作。而且均衡的營養除了維持抵抗力正常以外,還有預防其他疾病的效果。
國內目前朝著解封繼續邁進,我們仍沒有掉以輕心的本錢。各種抗疫方法因應而生,其中,透過維持營養來提高免疫力,受到許多人重視,相信也有人曾聽說過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降低新冠病毒重症化風險,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醫學博士滿尾正,就建議透過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來幫助預防新冠病毒肺炎重症化,他簡單解釋了維生素D在免疫中扮演的角色,幫助我們決定是否開始積極補充維生素D。
納豆飯吃法有眉角,幫助補充蛋白質、提高免疫力;白米飯加豆漿一起煮,攝取到的胺基酸更加豐富!
錯誤的減肥方法不但容易傷身,還可能瘦下來以後卻又復胖,空歡喜一場。日本一名醫學博士,40年來幫助了上萬名患者減重成功,而且不需要跑步跑得喘吁吁,透過簡單的飲食控制,再搭配人人都能輕易做到的健走運動,有些患者一個月就瘦下了3kg、3個月甚至可能瘦6~7kg!
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增強免疫力、達到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功效,或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化的機率,而「補充維生素D」便是近來備受討論的抗疫途徑之一。究竟維生素D的功效為何?又能否真的達成抗疫功效呢?
自5月開始全台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嚴峻,諸多公家機關紛紛呼籲民眾盡可能減少外出,希望能夠抑制疫情的迅速擴散,而這段時間內不難發現路上行人已大量減少,許多人開始囤積物資,或是轉為自炊,希望盡可能減少接觸其他人,降低染疫的風險。
糙米除了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外,其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是白米的3倍,維生素更是白米9倍之多,堪稱是一種超級食物。糙米的米糠含有最多營養,但米糠太硬、難以消化,若不經過牙齒充分咀嚼,其實是很難被人體吸收的,因此建議咀嚼100次以上,咀嚼次數增加除了讓米糠變得細碎,咀嚼還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唾液中的酵素有助於消化吸收。
日本富山大學曾進行過研究,發現山藥內含可能對預防失智有效的營養素,而且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整腸解便、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好處。
降溫能讓米飯中的澱粉轉化為不易消化的「抗性澱粉」,吃起來較不容易胖
衛福部國健署過去曾進行過調查,發現約有8成以上成年人有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造成很大的健康隱憂,而且由於骨鬆經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往往要等到骨折後一檢查才發現自己長期缺鈣,最好立刻開始積極預防,除了存骨本,也有助於身體健康運作。鈣質是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長期攝取不足除了會提高骨質疏鬆症風險外,也可能和肌肉酸痛、手麻腳麻等問題,以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有關,是一定要積極補充的重要營養。
年紀增長讓內臟脂肪更容易堆積體內!日本內科醫師、蔬菜營養專家關由佳表示,人體腹部的脂肪大致可以分為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兩種,首先皮下脂肪是堆積在皮膚與肌肉之間的脂肪,用手從皮膚表面就抓捏得到,特別容易堆積在下腹部、臀部、大腿等處,有著避免人體受到嚴寒、酷暑,或是外來的撞擊等傷害。而比起男性,女性往往更容易堆積皮下脂肪。
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的抬頭,許多人開始注重營養的補充,例如積極攝取能夠維持肌力的蛋白質,以及骨骼健康的重要關鍵鈣質等,希望能擁有健康的晚年。然而,日本知名管理營養師卻指出,有一種容易缺乏的礦物質「鋅」其實是一種經常被忽略,卻又非常重要的營養,而且到了中老年齡層更容易缺乏。
肥胖是許多人想要積極避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甚至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肥胖帶給我們的影響除了外表美觀,還會提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的風險,甚至也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等問題有關,是需要立即著手預防改善的健康問題。
台灣在外用餐的人口突破千萬,尤其對工作忙碌的人來說,外食是既方便又能滿足味蕾的好選擇。然而,店家為了讓料理更加美味、提高競爭力,相對就比較難以避免高油脂、高熱量的調理方式,這容易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攝取過多的熱量,一個不小心就變胖...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