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陪伴照顧者的小秘訣:如何減輕壓力,重拾幸福?

發表日期:2023-04-18

  • 3290
  • 0
聽健康

陪伴照顧者的小秘訣:如何減輕壓力,重拾幸福?

照顧者是一群非常辛苦的人,他們要照顧特別有需求的家人日常生活,並包含照顧狀況等。

這個角色可能是家庭成員、朋友或專業照顧者,而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和負擔是較為沉重的。

在照顧過程中,其實他們也需要照顧自己,讓自己身心靈能夠得到恢復。

將介紹幾種減輕照顧者壓力的方法,讓他們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

1.尋求支援

照顧者不需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負擔,尋求支援是減輕壓力的第一步。

這種支援可以來自家庭成員、朋友、社區或專業機構
照顧者可以請求其他人幫助他們分擔照顧的負擔,例如接替照顧、購物、做家務、或者提供情感支持
此外,照顧者也可以加入支持性社團,這些社團為照顧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實用建議。
透過這些資源,照顧者能夠減輕壓力,並且專注於照顧他人。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照顧者需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確保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這包括飲食、運動、睡眠和放鬆
照顧者應該盡可能選擇健康的飲食,並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此外,運動可以幫助照顧者釋放壓力,保持身體健康。
最後,照顧者應該學習如何放鬆自己,例如透過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等技巧,以減輕身心壓力。

3.安排照顧者假期

照顧者也需要假期,以便他們能夠放鬆身心,回復體力。
這可以是短暫的假期,例如去散步、看電影或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更長的假期,例如安排親友照顧他們所照顧的人。
照顧者可以透過尋找替代照顧者,為自己創造休息和放鬆的機會。

4.接受自己的感受

照顧者常常承受著強大的壓力和負擔,這會對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照顧者應該學會接受自己的情感反應,並且找到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可以是跟朋友、家人、支持性社團或專業輔導人員談話,透過表達自己的感受,照顧者能夠減輕壓力和焦慮,
並且更好地應對照顧的挑戰。

5.接受專業支援

最後,照顧者應該接受專業支援,特別是在照顧的任務變得更加複雜或需要特殊技能時。
專業支援可以來自醫療人員、社工、照護服務員或心理師
這些人員可以提供照顧者需要的實用技能和情感支持,以確保照顧者能夠更好地應對照顧的挑戰。

總之,照顧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照顧他人的身心健康。
然而,照顧過程也會對照顧者自身產生壓力和負擔。
照顧者可以通過尋求支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尋找照顧者假期、接受自己的感受和接受專業支援等方法,來減輕自己的壓力。
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照顧者更好地照顧他人,也能夠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短期照護服務:https://pse.is/47nzj5

◾️ 線上醫師諮詢: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 了解健康檢查: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舒緩壓力的健康蔬果飲

    會不會覺得壓力好大,真想拋下一切遊玩去?壓力感受主要與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有關,當壓力太大時,身體會分泌適量的可體松來抗壓,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可體松分泌過多或一直不正常的增加,形成慢性壓力,不但對腦部有很大的傷害,且會使脂肪囤積(尤其容易囤積在肚子)、膠原蛋白流失(所以臉頰容易凹陷)、容易掉髮、失眠等。記住喔!壓力絕對是現代人慢性殺手!

  • 你有壓力了嗎?六大方法讓你提振身心!

    你是否常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心情煩躁、莫名的焦慮?現代社會凡事要求速度,每天與時間在競賽,身處在無形的壓力之下,許多人已在不知不覺間賠掉了自己的健康。

  • 莫名焦躁?35~50歲女性 4個有1個壓力荷爾蒙異常

    據英國倫敦一所健康中心之研究發現,25~54歲的職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慮緊張,當中又以35歲~44歲的女性壓力最大。因為這正是她們負起家庭、工作責任的年齡,照顧孩子、擔起工作重擔,蠟燭兩頭燒的結果讓這些女性背負著比男性更多的心理與生理上的壓力。

  • 壓力好大?到底有多大 壓力生理檢測為你解答

    透過壓力生理檢測,實際了解壓力情況與來源,進而做到壓力管理。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