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健檢
個人健檢
線上醫師
保險專區
MedNews
登入/註冊
繁中

最新研究:正念能減少焦慮,正向心態決定你的健康!

發表日期:2019-01-17

  • 1465
  • 0
聽健康

在生活中可能聽過有人跟你講:「生命短暫,享受每一刻!」事實上,這句話隱藏著一個重點,試著享受、專注當下每一刻,會對你的健康有益!這個想法被稱為「正念」(Mindfulness),美國整體健康醫師及營養顧問戴瑞爾‧瓊斯表示,健康與否在你的一念之間,以正念看待每一件事情,讓心引導每件事情往光明、正面方向發展,就可擁有健康!

正念可防止你暴飲暴食  維持良好體重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瑪格麗特切斯尼(Margaret Chesney) 博士說:「正念寶貴之處在於它可被我們感受,對很多人有所助益。」她正在研究正念如何影響健康。「正念是有價值的,因為它是可被人感受的,對很多人都有幫助。」研究表明,正念練習可以幫助人們控制壓力,更好地應對嚴重疾病,減少焦慮和抑鬱。許多練習正念的人都表現出更高的放鬆能力,更高的生活熱情和更高的自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一項研究發現,正念冥想與記憶,學習和情感相關的大腦區域的可測量變化之間存在聯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資助的另一位研究人員報告說明,正念練習可以減少城市青少年的焦慮和敵意,減少壓力、打架與改善關係。
「正念」主要好處是鼓勵你重視自己的想法,包括行為與身體。舉例來說,有研究表明,「正念」幫助人們實現、保持健康的體重,人們常常看電視,餓了就開冰箱拿食物,卻沒有真正注意到底吃多少,加州大學綜合醫學系教授瑪格麗特‧切爾西說:「有了正念的飲食,你就會在飢餓時吃東西,專注於每一口,更多地享受食物,並在你吃飽時停止。」

從飲食開始練習正念   不吃加工食品保持心情穩定

正念要怎麼練習呢?
您可以在全天練習正念,即使在回復電子郵件,坐在交通中或排隊等候時也能練習。瓊斯認為應要訓練自己立刻察覺內心狀態,當內心產生憤怒、內疚的情緒時,這種情緒會壓制理性,更會引發一連串的負面思考,最後讓自己做出不理性行為而後悔莫及,為了不讓情緒影響自己,在負面情緒來時,要想方法讓內心恢復平靜,這樣的心智要不斷強化訓練!保持正向、樂觀的一念,便是身心健康的關鍵!
正念運用在健康上,瓊斯認為人們應要吃天然不具加工的食物,不加工食物能保持體內血糖平衡,不會產生大幅波動,血糖穩定能降低身體發炎機率,有助控制體重,是對健康的重要推手,另外,應避免熬夜、抽菸、喝酒,以免妨礙肝膽解毒進行。在日常生活中可增添小變化,多花一些心思改變例行公事,比如說:改變做事的方法、換一條路走回家、改變習以為常的運動模式,透過新事物的觸發,讓自己越活越快樂,找回生活、工作的熱忱!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0 則回覆

延伸閱讀

  • 舒緩壓力的健康蔬果飲

    會不會覺得壓力好大,真想拋下一切遊玩去?壓力感受主要與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有關,當壓力太大時,身體會分泌適量的可體松來抗壓,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可體松分泌過多或一直不正常的增加,形成慢性壓力,不但對腦部有很大的傷害,且會使脂肪囤積(尤其容易囤積在肚子)、膠原蛋白流失(所以臉頰容易凹陷)、容易掉髮、失眠等。記住喔!壓力絕對是現代人慢性殺手!

  • 你有壓力了嗎?六大方法讓你提振身心!

    你是否常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心情煩躁、莫名的焦慮?現代社會凡事要求速度,每天與時間在競賽,身處在無形的壓力之下,許多人已在不知不覺間賠掉了自己的健康。

  • 莫名焦躁?35~50歲女性 4個有1個壓力荷爾蒙異常

    據英國倫敦一所健康中心之研究發現,25~54歲的職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慮緊張,當中又以35歲~44歲的女性壓力最大。因為這正是她們負起家庭、工作責任的年齡,照顧孩子、擔起工作重擔,蠟燭兩頭燒的結果讓這些女性背負著比男性更多的心理與生理上的壓力。

  • 壓力好大?到底有多大 壓力生理檢測為你解答

    透過壓力生理檢測,實際了解壓力情況與來源,進而做到壓力管理。

+更多文章


姓名*
性別
單位*
聯絡電話*
E-mail*
詢問內容*
驗證碼*
透過行動條碼加入LINE好友
開啟LINE應用程式,接著至「其他」標籤中的「 加入好友」選單掃描行動條碼。

請選擇諮詢方式

症狀找原因

症狀找原因

依症狀找可能疾病、看病科別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