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肥胖的人嗎
國人注重健康的意識極為普及,而體位的判定又以肥胖指標最常被提及,用於做為評估健康指標。許多種指標常用於評估肥胖,包括標準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率、腰臀圍比值、腰圍指標等,由於這些項目都具有一定的統計證據和健康意義,但每個人的身材比例未盡相同,因此經由不同指標所判定的結果未必一致,即利用不同指標的判定結果不盡相同,使受檢者常心生疑問,到底我是肥胖的人嗎?
肥胖評估指標
目前在進行健康檢查後,報告中經常會包含身體質量指數,接著做出體重建議。這是眾多可用於評估肥胖的指標中,最常使用的一種。身體質量指數計算簡單,即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斤)的平方即得,方式為體重(kg)/身高(m)²,定義上<18.5 kg/m²者為體重過輕,18.5~24.9kg/m²為正常,25~29.9 kg/m²為超重,30-39.9 kg/m²為肥胖,而>40kg/m²者為嚴重肥胖,過去國健署推動「健康一世,BMI維持1824」的目標,採用18歲以上成人體位為:過輕(BMI<18.5 kg/m²)、健康體重(18.5 kg/m²≦BMI<24 kg/m²)、過重(24 kg/m²≦BMI<27 kg/m²)及肥胖(BMI≧27 kg/m²),兒童及青少年的標準依據衛福部「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建議值」。
肥胖與健康的關係
由於身體質量指數考量到身高和體重參數,定義明確且計算簡單,應用上很方便,推出後廣受歡迎,常被用來作為肥胖的篩檢指標。許多相關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與多種疾病的死亡風險或併發症息息相關,更顯現其重要健康意義,這些與罹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顯示,超重和嚴重超重者的罹病風險和死亡風險高於對照組,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癌症、第2型糖尿病、膽囊疾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高脂血症、骨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心理與腦部疾病等。因此健康檢查被宣告超重或肥胖的人,都會接到建議趕快減肥的告知,令人倍感壓力。
我是壯,不是胖?
其實身體質量指數高的人就必然是肥胖者,例如身材壯碩的肌肉男並不適用:許多運動員具有壯碩肌肉,體脂肪很少,他們的體適能佳,健康良好,雖然身體質量指數呈現超重級,但罹病風險則明顯低於身體質量指數正常而體脂肪偏高者。因此,在判定受試者的肥胖和建議減肥是否合適之前,最好應再驗證其他指標,包括體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腰圍、腰臀圍比值等,這些也都具有很好的公共衛生研究資料,也是很常用的指標。
例如身體質量指數值增高者,若再加上男性腰圍≧90公分,臀腰圍比值≧0.9,體脂率≧25%(30歲以上);女性腰圍≧80公分,臀腰圍比值≧0.85,體脂率≧30%(30歲以上);則可明確定為肥胖或超重,會合併增高肥胖相關的共病率和死亡率,更多注意減重和保健。反之,即使身體質量指數合乎「標準」,但前述參數仍屬肥胖圍者,仍不可大意,應及早改正生活型式、注重運動和均衡營養、戒除不良習慣,才能健康平安。
原文:健康遠見 楊榮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