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肝炎為什麼恐怖? 定期做「一件事」讓你我築起肝癌防線

【世界肝炎日】肝炎為什麼恐怖? 定期做「一件事」讓你我築起肝癌防線

作者:醫聯網編輯部

每年的 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目的是喚起全球對病毒性肝炎的重視提醒大家肝炎雖常無症狀,卻可能悄悄奪命,及早發現才能防堵悲劇

肝炎是什麼?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肝炎是一種肝臟發炎的疾病,主要由五種病毒引起:A、B、C、D、E型,其中B型與C型最容易導致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全球約有3.5億人感染B型或C型肝炎,根據WHO統計,2022年因肝炎死亡的人數超過140萬,與肺結核、愛滋病同列為三大感染殺手。

台灣過去曾是B肝盛行區,所幸政府自1984年推動B型肝炎疫苗全面接種,使新生兒感染率大幅下降。但許多中年族群仍有帶原風險,估計全台約有250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40萬名C型肝炎感染者

肝炎為何恐怖?因為它「沒感覺」

B型和C型肝炎常無症狀,病人多毫無察覺,等到出現黃疸、腹水等症狀時,往往已是肝硬化或肝癌階段。尤其C型肝炎更是「沉默殺手」,約有70%會慢性化,若未治療,20年內有高達20%的風險發展為肝癌。

肝炎的現代治療進展:B肝可控、C肝可治癒

好消息是,現代醫療大幅提升了肝炎的可控性與治癒率:

B型肝炎:目前雖無法根治,但可透過長期服藥(例如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降低轉變為肝癌的風險。
C型肝炎:近年口服抗病毒新藥問世,療程短、副作用少,治癒率超過95%。台灣健保已全面給付,鼓勵患者接受治療。

台灣肝炎的防治成與挑戰

台灣在防治肝癌上具世界模範地位,尤其在疫苗接種與C肝清除上積極推動:

1984年起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成功降低新生兒感染率至不到1%
2025年目標是消除C型肝炎公共威脅,達到「C肝零流行

但問題仍在於:許多潛在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更不知道該接受篩檢,這也是當前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定期健檢:守住你的健康底線

對抗肝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定期健康檢查!尤其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建議每6至12個月做一次肝功能與腹部超音波檢查:

有B型或C型肝炎家族史
40歲以上族群
曾接受輸血或洗腎者
長期酗酒或肥胖、脂肪肝患者

結語:肝炎不能等,健康不能拖

肝炎不是絕症,但拖延就是致命。許多肝癌病人最大的遺憾就是:「早知道就該早點檢查。」世界肝炎日,我們只要認識肝炎,更要主動行動——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把握每一次篩檢的機會,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守住健康人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