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8日是世界卵巢癌日(World Ovarian Cancer Day),這是由世界卵巢癌聯盟於2013年發起,旨在提升全球對卵巢癌的認識,鼓勵患者分享抗癌經歷,並促進早期診斷與治療 。
卵巢癌:沉默的殺手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全球每年約有26萬名女性被診斷患有卵巢癌,死亡人數達14萬,五年生存率僅約45% 。
一、成因與高危因素
卵巢癌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以下因素被認為與其發生有關:
- 年齡:多數卵巢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女性,特別是在停經後 。
- 遺傳因素:約20%的卵巢癌與遺傳有關,特別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若有一級親屬患病,終身罹患的風險顯著增加 。
- 生殖與內分泌因素:早發月經、晚停經、不育、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均可能增加風險 。
- 生活方式:肥胖、吸菸、高脂飲食等不良習慣也被認為是潛在風險因素 。
二、症狀與早期警訊
卵巢癌早期症狀常不明顯,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常見症狀包括:
- 腹脹或腹部不適
- 食慾減退或早飽感
- 頻尿或尿急
- 下腹部疼痛
- 體重減輕
若上述症狀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
三、診斷方法
由於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檢手段,卵巢癌常在晚期才被診斷,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
- 盆腔檢查:醫師透過觸診檢查卵巢大小和形狀。
- 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CT或MRI,用於檢測卵巢腫塊。
- 腫瘤標記物檢測:如CA-125數值升高可能有卵巢癌可能,但並非特異性指標。
- 組織活檢:要確診需透過手術取得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查。
四、治療方法
卵巢癌的治療通常包括手術和化療,具體方案還須視病情而定:
- 手術:主要目的是切除腫瘤,範圍可能包括卵巢、子宮、輸卵管及周圍組織。
- 化療:常用於手術後清除殘留癌細胞,或在手術前縮小腫瘤。
- 靶向治療:如PARP抑制劑,對於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效果顯著,已成為維持治療的重要選擇 。
- 免疫治療:目前仍在研究階段,部分患者可能受益。
五、預後與生存率
卵巢癌的預後與診斷時期密切相關:
- 早期(I期)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 晚期(III-IV期)患者五年生存率降至30%左右。
因此,早期發現和治療對於提高卵巢癌的存活率至關重要。
六、預防與建議
- 定期體檢: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了解家族病史:若家族中有卵巢癌或乳腺癌患者,建議進行基因檢測。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適當體重,均衡飲食,避免吸菸和過量飲酒。
- 注意身體變化:若出現持續性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卵巢癌雖然是一種高致死率的癌症,但透過提高疾病認識、早期診斷和先進的治療方法,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品質仍可望得到改善。在世界卵巢癌日之際,讓我們共同關注女性健康,推動卵巢癌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