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台灣有假消息稱「端午節前別出門」,遭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駁斥,政府並不是要求民眾「禁足」,以免在家悶壞變成疫情另類的「受災戶」,可見如何紓解精神上的壓力相當重要。
➡️測測焦慮指數
➡️壓力是否快破表
而在疫情更加嚴峻的日本,更是有些人已經鬱鬱寡歡,甚至是因此罹患憂鬱症,讓日本社會多出了新的名詞「冠狀病毒憂鬱」,增添一大隱憂。 日本精神科醫師指出幾項憂鬱具體症狀,幫助了解是否可能罹患憂鬱症,以及對抗憂鬱的方法,必要時可諮詢精神科醫師 ➡️立即詢問醫師
遇壓力不會立即憂鬱,而是隨著時間漸入憂鬱
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表示,一般來說因為直接面對巨大的壓力而突然罹患憂鬱症的患者相當稀少,大約需要幾個月以上的時間,例如摯愛的親友亡故後,真正開始感覺到寂寞、憂鬱的症狀,通常是在2~3個月之後。而這可能是因為憂鬱是腦內血清素過少所導致,而腦部原來其實就有部分的儲備,並不容易一下子就枯竭,而是要等持續數月後腦部承受不足,才成為了疾病。
具體憂鬱症狀
●每天憂心冠狀病毒的事情而感到不安
●情緒低落、什麼事都不想做
●不太想回訊息、信件
●原本會拼命看電視或是上網查冠狀病毒訊息,但最近卻漸漸不想查了
●不想工作,即使是遠距辦公也不想
●沒有食慾或是食過於慾旺盛、暴飲暴食
●睡眠品質降低、睡不好、睡眠時間減少 👉「失眠」症狀智能自評助手
●無法早起
●容易疲累、倦怠,只想窩在家 👉「疲勞」症狀智能自評助手
如何預防「冠狀病毒憂鬱」?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提出5招助解憂:
1.減少圖像訊息的獲取
醫師指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許多人因為看了電視不斷反覆播放的海嘯影像而憂鬱,事實上比起文字的訊息,視覺上的訊息大約會帶給人們高達6倍以上的衝擊。同理,和這波疫情相關的影片、畫面也可能讓我們在反覆觀看後感到不安、擔心。
若將看電視新聞的時間縮短到每天30分鐘,有助於預防憂鬱,如果要關心疫情,可以每天用15分鐘的時搜尋冠狀病毒的新聞,獲取較為重要的訊息就好。
2.每天散步15分鐘
運動不足,再加上悶在家裡曬不到太陽,容易讓血清素不足,這也是容易憂鬱的一大原因。
哪怕是在疫情嚴峻的英國也允許每天散步1小時,只要注意盡可能走在空曠的地方即可,同時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維持免疫力健康。
3.和親友聊天抒發壓力
將內心的煩悶、苦悶透過話語來表達,哪怕只是和朋友單純聊聊天就有舒壓、療癒的效果,有助於減輕精神痛苦。相對地,內心有煩悶而選擇自己憋著,很容易讓壓力迅速累積。
4.和親友「視訊聚餐」
透過網路攝影機進行簡單聚會,從精神醫學觀點上來看是值得鼓勵的,在家利用視訊和親友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比起用LINE傳送的文字訊息或是打電話的語音訊息,視訊同時可以傳播影像、音訊,能夠看到對方的表情等,可獲得更大的安心感。
過程中有利於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能幫助放鬆、降低心跳,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5.避免獨自一人
「孤獨」是憂鬱的一大風險,透過適當的社交有助於預防憂鬱症,樺澤紫苑指出,退休在家者的憂鬱風險會增加40%。
因此若是無法視訊聚餐,也至少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如FB、IG等)、傳訊息等方法來保持聯繫,尤其是無法時常見面的高齡長輩,特別建議養成定時通話習慣。
6.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哈佛大學醫學部副教授、精神科專業醫師露雅娜‧馬奎斯(Luana Marquez)也表示,根據調查,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後,約有62%人口飲食習慣發生變化,而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不但與腦部健全息息相關,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力,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撰文:醫聯網編輯群 審閱:曾崧華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