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開講-納祖德醫師
哈佛健檢-健康管理機構院長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
美國螯合療程治療師認證
美國A4(American Academy of Anti-Aging)抗老化醫學會會員
從事健檢與在醫院看病患的狀況是不同的,來做檢查的人多半是健康的人,我稱之為客人,而非病人。每當一天過去,如果客人們的檢查結果都沒什麼問題,我的心情也會隨之欣慰,如果,看到比較可疑的潰瘍,就會一直擔心著客人是否會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如何?有時還會請同事要記得追蹤。
做有感胃鏡檢查後,我多半會直接告知客人胃鏡所看見胃部的狀況,並詢問他們有沒有問題要問我。漸漸發現一件事,其實有的客人是覺得自己應該有什麼,但又有沒有太嚴重的症狀,才會安排做腸胃鏡的檢查。所幸,絕大部分照完腸胃鏡後都沒有大問題。
會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這天上午還沒過完,已經有第三位客人這樣問我了,「我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總覺得胃很脹不舒服。」
由快而多形成的連鎖反應
劉先生是個年輕的業務員,他不但常常胃不舒服,還說自己一定有胃食道逆流,但在胃鏡檢查時,我並沒有看到胃與食道交接的賁門附近有問題。
「你怎麼會覺得自己有胃食道逆流呢?」我很好奇地問他。
「吃完飯後,就會覺得胃脹,有時會有酸水往上跑的感覺。」聽完他的回答,我想他吃飯的速度一定很快,因此,吃得過多了。
「你吃飯速度很快嗎?」我問。
「是呀,沒有什麼時間,就趕緊吃吃又去跑客戶。」他的回答如我所料。
於是,我把每天都會說很多次的「咀嚼方法」再說一次給這個小夥子聽。我向他解釋,吃東西時一定要慢慢咀嚼,有的說法是一口食物要咀嚼三十下,但我們不用算幾下,只要把一口食物,在嘴巴裡咀嚼成為液體狀態才吞下,這樣通常至少有四、五十下了。由於多咀嚼的關係,這樣就會吃得比較慢,也不會吃過頭。我建議他回去試試這個方法,如果確實有做,一個禮拜後應該就會有改善。我為什麼會這麼有把握呢?這是因為,在醫院看診時,我也會推廣這個方法,大多數只要在用餐時注意咀嚼這個動作,通常都會跟我說很有用,我還記得有位小姐,一周後跟我說「納醫師,你開的藥還好,但你教我這個動作很棒,我的症狀改善很多了。」經過這麼多的人親身嘗試過後,可以證明咀嚼這個小動作真的可以讓整個腸胃道更健康。
循序漸進的消化吸收
我常跟病人說,慢慢咀嚼然後吞嚥的道理就像是一顆石頭丟到水裡,水面會出現漣漪,然後慢慢散去,再丟一顆,又慢慢擴散,但如果一直很快地丟,水波就會亂掉,也看不到擴散的漣漪。我們的腸胃道也是,當食物進入口中後,只要慢慢咀嚼,不但讓食物成為更小的分子,而且充分地混和唾液,然後慢慢的吞嚥,進入食道、胃、腸……,就像水波擴散,穩定而緩慢。
如果沒有經過細細咀嚼,把很大塊的食物吞入胃中,這樣一定會帶給胃部很大的負擔,胃當然就會不舒服;有時會產生氣體,而會有胃脹甚至造成腰痠背痛。而且吃的速度太快,腦部尚未有飽足感時,食物就已經吃過量,當然會脹。
因此,只要有點耐心,從消化的第一個入口就開始細嚼慢嚥,妥善的處理食物,就能讓腸胃道很健康,也不會有脹、逆流等不舒服的感覺;而腸胃道若健康了,整個身體才會健康。
本文出自<<解讀你的身體警訊>>p18-22,商周出版,納祖德著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