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見的健康檢查,醫院會檢測身體器官各項機能,如身高體重、量血壓、血糖、抽血、照X光等,這些常見的檢查,皆針對身體器官進行探查,較少見到將心理檢查做為健檢的一部分,根據《預防醫學報告期刊》其中一篇研究指出,健康檢查若能將心理健康納入檢查項目中,將能即早發現有精神問題但卻未接受諮商師協助的民眾。
這項研究是丹麥研究團隊在2012至2014年間進行,研究員隨機抽樣30至49歲住在蘭納斯市的公民,總計4,871受試者,這些受試者不僅要接受例行性健康檢查之外,還需填寫健康狀況與健康習慣的問卷,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當中有9%的人心理狀況較不穩定容易受傷,且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尋求心理醫師的協助。而大多數精神不穩定的受試者背景為教育時間短、低收入或自己一個人居住。研究建議,若能透過檢查心理健康,能夠發現並給予有心理疾病但未能獲助的人。
研究人員認為,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能接觸或蒐集到疾病資訊比較少;收入低者的生活重心較多放在生理需求面,難以顧慮到自身心理狀態;獨居者的心理狀態很難被旁人發覺,特別需要他人主動去關心,否則容易延誤黃金救助時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指出,未來心理健康項目能在健康檢查行列,普及心理健康檢查,讓有心理疾病需求的人直接面對身心科醫師的協助。她也建議企業可以開始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需多企業重視員工的身理健康,也應該加入心理照護,身心健康也才是一輩子的健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