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民眾「醫學生理年齡」調查報告
台灣民眾46歲後 肺臟開始老!空污、生活習慣、基因造成?
疾病預防+健康促進+有效老化管理
預防醫學、逆轉疾病三部曲!
全台第一個健康檢查及健康照護平台 – 醫聯網發佈2018台灣民眾「醫學生理年齡」抽樣調查報告,發現46歲以上男、女肺臟年齡有明顯老化現象,此一調查報告是根據健診中心抽樣300多筆26~76歲台灣民眾健檢報告分析而出。
「醫學生理年齡分析」(內含心、肺、肝、胰、腎、體型年齡分析)是根據健檢後報告資料匯入大數據模組分析系統,將個人報告數值與亞洲200萬人、500萬筆健診與「同年齡」、「同性別」比較出來的一組年齡數字。本調查是以檢視內臟年齡的角度,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健康報告紅字,提供疾病預防明確方向。
台灣民眾肺臟面臨更多環境不良因子傷害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2010年起肺癌已連續七年蟬聯癌症死因首位。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暨健康管理中心林英欽主任指出,肺部病變有很多因素,包括家族史、個人疾病史及環境變化、老化等,本次調查結果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近幾年台灣人的肺臟已面臨更多環境不良因子傷害,使病變可能提早發生。46歲以上的世代本是就是曾身處肺結核、肺炎高傳染性時代的族群,而這幾年空汙狀況日趨嚴重,若暴露在不良因子下時間越長,加上內臟提早老化,肺的指數就會越來越差,更加深癌變風險。
不過民眾毋需過度恐慌,林英欽主任強調,「肺年齡是可以進步的!」透過有效的數據模組分析提早了解內臟老化狀況,加上適當強化心肺功能運動及生活上的空汙預防措施,即便在生理年齡分析發現與同族群相比有老化狀況,還是能夠透過健康改善方針、逆轉生理年齡,讓自己狀態比以前更好。
生理年齡檢測 帶動預防醫學之落實
韓國Mediage研究院曾針對91,835位、連續進行四次以上生理年齡分析的民眾發現,不管男女別,長期來看都降低了生理年齡。同時,原來生理年齡較高(差)的對象,竟有明顯的健康改善,顯示生理年齡分析指標是促進個人健康改善的重要因素。
以往健康檢查著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健檢後加值的「生理年齡分析」,透過數據評估及個人化健康管理方針擬定,搭配具體可行的成效檢視,更能突顯預防醫學價值。
「Bigdata+AI,迎接健診3.0新時代研討會」 探討更多健康促進作法
本次調查報告發表於
5/24於高雄舉辦的「Bigdata+AI,迎接健診3.0新時代研討會」
,發表內容除了有台灣人整體肺臟老化趨勢觀察,台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顧問丁台怡博士也將針對相關數據進行解讀。此外,本活動也邀請到
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蕭育仁副院長談「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健康照護之運用」
,以及
眾匯智能健康王欽堂董事長針對「互聯網+健診 開創共享經濟新時代」
主題進行發表,
韓國抗老研究院裴哲永博士更以韓國經驗,分享生理年齡的運用以及預防醫學實際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