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醫聯網編輯部
一名28歲女性,無慢性病史亦無癌症家族史,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甲狀腺結節。進一步到醫院複查後,抽血報告正常,但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卻顯示右側出現一顆約1.4公分、低回音、邊緣不規則且合併鈣化的「結節」。因高度懷疑惡性腫瘤,醫師安排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FNA)檢查,最終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並進行了甲狀腺切除手術,目前持續在門診定期追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郭雅雯提醒,甲狀腺結節雖然多數為良性(約90-95%),但其中仍有5-10%為惡性,需要謹慎評估。她指出,多數甲狀腺癌早期沒有症狀,往往在健檢或醫師觸診時才被發現,因此初期篩檢與追蹤極為重要。
甲狀腺的位置與功能
台大醫院內分泌科醫師楊志勳說明,甲狀腺位於頸部正中偏下方、胸骨上切跡之上,形狀像蝴蝶。正常甲狀腺又薄又柔軟,通常不易摸到,重量約16克。它主要分泌三碘甲狀腺素(T3)和四碘甲狀腺素(T4),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關鍵調節者,影響心跳速率、體溫、腸胃蠕動與能量消耗等。
發現結節後該如何處理?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外科醫師林建安指出,當甲狀腺超音波發現結節具有以下特徵時,需高度警覺惡性可能:
- 體積持續增大
- 邊緣不規則
- 高度大於寬度(Tall-than-wide shape)
- 低回音性(Hypoechogenicity)
- 合併微小鈣化點(Microcalcifications)
此時,應安排細針穿刺抽吸(FNA)檢查以確認病灶性質。若結果顯示懷疑惡性或確診癌症,應進一步轉介至外科進行評估及治療。
甲狀腺癌分類與治療
郭雅雯主任進一步說明,甲狀腺癌依組織型態可分為:
- 分化良好型(約90%):包括乳突癌(75%)及濾泡癌(15%)
- 髓質癌(5%)
- 未分化癌(5%)
- 其他罕見類型,如甲狀腺淋巴癌、鱗狀上皮癌等
台北榮總內分泌外科主任王乃弘補充,甲狀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尤其是分化良好型癌,術後通常還會安排碘-131放射性碘治療及口服甲狀腺素以抑制甲促素(TSH),降低復發機率。而針對晚期或轉移病人,則可能考慮化學藥物或標靶治療,如Sorafenib或Lenvatinib等。
甲狀腺癌的預後
郭雅雯主任指出,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的預後極好,第一到第三期病人10年存活率約90-95%;即使是第四期,仍有約50%的10年存活率。相較之下,髓質癌存活率則依期別遞減,未分化癌則極具侵略性,5年存活率僅約5%。
醫師提醒:規律追蹤不可少!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民眾在健檢中發現甲狀腺結節。郭雅雯主任呼籲,即使是初期發現,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建議若有甲狀腺異常,應盡速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門診接受完整評估與持續追蹤,以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