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網MedNews

醫院群聚感染,如何善用科技聰明「就醫」?

桃園醫院1月19日再出現4例確診,累計院內感染已有2名醫師、3位護理師、一名外籍看護,加上案863的2名家人,也因家戶親密接觸確診新冠肺炎,讓民眾恐慌指數更增,當家有慢性病患者或有就醫需求時,更常陷入兩難。

推廣遠距醫療,維護醫療量能

事實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緊繃時,醫療院所除在探病、陪病人數、動線規劃上做管制,也自發性呼籲民眾先停止非急重症的醫療行為,就為了減少醫院人流,並維護醫療量能

但要兼顧民眾就醫權益,與醫療量能維護兩種需求,最好的方法仍是遠距醫療的應用與推廣

👉海外華人遠距醫療專區:突破國界 諮詢臺灣醫師

美國在去年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直線上升下,除了動用「緊急使用授權(EUA)」,讓藥物、疫苗研發可因法律鬆綁,加速研發速度,在遠距醫療看診部分,更暫時鬆綁隱私規範,讓醫療院所與醫師可透過通訊軟體看診。

依據美國諮詢公司DRG調查,在去7月中旬時,因新冠肺炎轉為線上看診的數量已超過一半,且每5位醫師就有4位有遠距醫療經驗,其中更包含腫瘤科、心臟科等科別,且不只限於輕症的看診。

荷蘭Philips更建立一套遠程醫療的作業程序,配備高解析度鏡頭、遙測設備和預測分析,以及數據可視化圖像,讓呼叫中心以電話諮詢與問卷過濾病患的嚴重程度,再決定病患是否在家隔離,或進入加護病房(ICU),避免大量病患同時湧入醫院。

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未來就醫更easy

從上個世紀還停留在願景階段的遠距醫療,在二十多年來數位科技的進步,與醫療器材的多元創新下,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快速發展。

而台灣擁有全球名列前茅的醫療水平,及身為ICT產業大國等雙重優勢下,遠距醫療的腳步也不落於人後。

以醫聯網為例,在結合視訊功能後,從一般內科重症醫學科心臟科肝膽腸胃科耳鼻喉科眼科34個科別,都可透過線上做初步諮詢做初步看診,進而判斷是否有實體醫療院所就醫的需求

在法令部分,因應國內5G服務上路,並顧及偏鄉就醫權益,衛福部也在2021年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遠距醫療給付計劃」,讓2021年成為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可望讓台灣在ICT產業優勢下,催生出更多遠距醫療創新應用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珮甄

相關文章

科技讓生活更便利,遠距醫療五大實用情境

mednet

AI醫療未來怎麼走?醫學資訊教授李友專:投資醫療AI就是投資未來

mednet

2023 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打通「法規」與「給付」任督二脈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