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生活習慣同樣是使我們的腦變得疲勞的一大原因。因此,養成不讓疲勞累積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讓我們來看看哪些錯誤的生活習慣會加重腦疲勞。
1. 重覆同樣的事情
有一個法則叫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這個法則意味著不管是再怎麼有趣的事情,如果反覆去做,樂趣就會減半、讓人感到厭煩。如果一直使用同一條迴路,資訊傳達的閾 (為了引起興奮所需要的最少刺激量)會上升。也就是說,腦神經機能會下降,變得無法再以相同的刺激量正常傳達資訊等。而這就是腦疲勞發出的第一個信號。
這時,改做其他事情會更有效率。如果在算了一個小時的數學後覺得枯燥乏味,那改念英文會更合適。由於改用了其他腦部迴路,因此能減緩疲勞
2. 維持同一個姿勢
同樣的姿勢維持愈久,身體就愈容易累積疲勞。
如果覺得乏味又疲憊,可以換個姿勢、舒展身體。身體蜷縮起來時,肺會闔起來,進而導致氧氣不足,並容易分泌出具有攻擊性的正腎上腺素。相反地,如果放鬆身體或輕鬆地散步,肺會完全打開,並分泌出血清素,使我們能夠好好休息。
這種輕度的伸展和運動也是鍛鍊自律神經重要的一環。各位可以看看拳擊選手,在比賽的時候,選手們會把身體整個都縮起來,避免被對手的拳頭揮到。但如果一回合結束,選手們會盡可能伸直腰桿、放鬆身體。他們是在本能地採取休息的姿勢。這個時候,肺會打開,腦會分泌出血清素,因此能減緩疲勞。
3. 勉強去做討厭的事情
工作時,交感神經會占優勢,腦會分泌出正腎上腺素。而勉強去做討厭的事情時會分泌出更多正腎上腺素。這時,自律神經會失去平衡,而為了維持體內平衡,當然就會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腦疲勞也會因此加重。
問題是,就算是討厭的事情,我們也得去做,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現實。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換個角度思考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去做那件事、找出那件事的價值。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都有可能對人生有幫助,也有可能有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價值。即便是做一樣的事,光是換個角度思考、說服自己,就能減少腦疲勞。
4. 因為高興而專注於某件事的習慣
讓我們想想看與上面相反的情況。假設我們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屬於自己的店面開幕了,而且客人魚貫而入,這時各位會怎樣呢?就算徹夜工作,我們也不會覺得睏或累。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然而,「疲勞」和「疲勞感」是不同的。這種情況只是因為覺得高興而感覺不到疲勞而已,實際上腦可能已經處於相當疲勞的狀態。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我們就會被KO倒地,真的非常危險。
實際上,據說馬拉松選手會在某個瞬間陷入「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狀態。選手們本來會因為覺得太累了而不想再跑下去。但在某個瞬間,他們會因為腦突然分泌腦內啡、大麻素等荷爾蒙,反而有幸福感湧上來,而非疲勞感。據說那種感覺與使用海洛因、嗎啡時感受到的幸福感很像,本來覺得很重的雙腿和雙臂變輕、彷彿有新的力量湧上來。然而,常常有人會因為這種狀態持續太久而遭遇不測。我們稱這種狀態為「耗盡症候群」(adrenal burn out)。如果把面對壓力時會保護我們的荷爾蒙都耗盡,身體會變得再也無法承受壓力。
5. 晚上喝咖啡
在韓國 20 歲以上成年人,每人一年的咖啡消費量為377杯,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說是證明了韓國人的腦處於疲勞狀態的間接證據。雖然適量攝取咖啡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有助於鍛鍊自律神經,但我們最好避免晚上喝咖啡。
我們的身邊總會有人很自豪地說自己就算晚上喝咖啡,也能睡得很好。但這並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相反地,這證明腦出現了問題。咖啡是一種興奮劑,如果喝了咖啡,會有 5∼6 個小時的殘餘藥效,當然要睡不著才正常,這樣的腦才是健康的腦。要是喝了咖啡卻還是想睡覺,這即是證明了腦正受到慢性睡眠不足之苦,處於疲勞狀態。
資料來源:健康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