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網MedNews

全球戒備!新型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

自從英國衛生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率先宣布,自26日開始,暫停接受所有來自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波札那、賴索托、史瓦帝尼等非洲六國的班機,全球多國也馬上跟進,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歐盟成員國陸續實施入境限制,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29日起限制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波札那、賴索托、史瓦帝尼、莫三比克及馬拉威等非洲國家的旅客入境美國。

而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在26日這天宣布,自29日零時起,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及辛巴威等六個國家提升為「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後須入住集中檢疫所。

資料來源 :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全球各國迅速應變,宣布取消南非班機、限制南非旅客入境、加強入境檢疫標準,都是為了防堵新型變異株「B.1.1.529」的入侵及擴散。新型變異株「B.1.1.529」首先於11月14日在南非紀錄到全球首個感染病例,25日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 宣布確認此為最新變異株,並隨即立刻發布警訊。世衛(WHO)也在26日這天將「B.1.1.529」列為「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同時正式命名為「Omicron」。Omicron變異株目前已在南非、波札那、香港、澳洲及歐盟各國傳出零星報告案例。

資料來源 : 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這次的Omicron之所以會引起全球高度戒備,一開始是因為南非的確診人數突然急速增加,由11月22日的314人,飆高到25日的2,465人,且暴增的案例中,絕大多數為年輕人,約90%為Omicron變異株確診者。這些感染的人中,包含完整接種Johnson & Johnson、Pfizer-BNT和AZ者;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二例確診者中,其中一例雖是由南非入境,另一例只是同住隔離旅館的對門旅客而已,並沒有南非旅遊史,且此二例也都已是完整接種疫苗者。

南非公衛學者迪奧利維拉(Tulio de Oliveira)指出,Omicron變異株有「演化上的大躍進」,具有不尋常的突變群。Omicron總突變處多達50項,其中棘蛋白(spike protein)有超過32處突變;棘蛋白可以看作是病毒用來打開人類細胞大門的鑰匙,當棘蛋白的功能愈強,就愈容易進入人體細胞,感染能力也就特別強,傳播速度也會特別快。

棘蛋白分成S1和S2二段,S1上有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病毒便是藉由RBD與人體細胞上的ACE2受體(ACE2 receptor)結合而進入細胞。Omicron的棘蛋白有超過32處突變,RBD約有高達10處突變,相較之下,席捲全球的Delta變異株,棘蛋白僅有將近20處的突變,RBD也僅有2處突變,這也是為什麼Omicron會引起各國衛生專家恐慌的原因。

資料來源 : Front. Mol. Biosci., 22 April 2021

科學家在研發疫苗時,絕大部分都是針對棘蛋白而設計。 疫苗注入人體後,會誘發體內的抗體產生,當抗體黏上棘蛋白,病毒便無法打開人類細胞大門,便可以預防病毒感染;可是當病毒株的棘蛋白產生變異時,會導致棘蛋白的鑰匙形狀改變,使疫苗誘發出的抗體無法辨認突變後的棘蛋白,導致有些抗體能黏得上去,有些抗體黏不上去,病毒可利用那些沒有被黏到的棘蛋白,進到細胞裡面造成感染。所以,當這些棘蛋白產生變異的時候,疫苗的效果就會變得難以預測。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我們並不清楚疫苗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效力為何,這還需更多的研究數據才可進行分析。即便如此,各國衛生專家仍然建議必須接種疫苗,原因有二 :

一、疫苗的效果有分很多種,除了「預防感染」之外,還有「預防重症與死亡」;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疫苗者雖然可能會感染變異株,但是症狀比較輕微,也比較不容易進展成重症或死亡,所以,專家們仍然建議應盡速接種疫苗。

二、如果大家都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及減緩病毒的傳播與複製,進而減少病毒變異的機會,機率上就不容易產生會讓疫苗完全沒效的變異株。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接種,或者只有部分人接種,等於是給病毒一個溫床,使它可以一直練習產生新的變異株。

這也是為什麼也有其他衛生專家指出,不要對Omicron太早下定論,因為南非的疫苗完全接種率僅24%,其傳染力尚須等到其他國家(接種率高於南非)的相關數據才足以進行觀察分析,除此之外,英國UCL Genetics institute的專家指出,南非感染HIV的人數高達8千200萬人,為世界最高的國家,推測Omicron變異株或許是由一位免疫功能低下的HIV患者身上複製變異而來。

11月27日,一班從南非飛往荷蘭的班機上,624名旅客中出現約61位確診個案,可見Omicron確實強勢來襲。然而,對於新的突變病毒,我們應該謹慎面對,但不至於過度恐慌,因為我們還不清楚該變種會如何影響疫情、診斷、治療以及疫苗研發。

好消息是,Pfizer和BioNTech表示約100天即可研發對抗Omicron的新型疫苗,但是在新型疫苗尚未開始接種之前,我們仍應保持勤洗手、定期量體溫、戴口罩、定期清消環境的好習慣,才是真正避免染疫的最佳途徑。

資料來源 :

1. BBC NEWS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7529842

2.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899期https://enews.nhri.org.tw/health/5878/

3. Front. Mol. Biosci., 22 April 2021| https://doi.org/10.3389/fmolb.2021.671633

4. Nature New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552-w

5. 彭博新聞社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11-26/what-we-know-about-the-new-virus-variant-that-s-rocking-markets

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撰文者:醫聯網研發團隊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

相關文章

謝羽翔醫師專欄/流鼻血原因是什麼?怎麼辦?看什麼科、怎麼預防?

night119

腰酸背痛怎麼辦?有效舒緩改善方式大揭秘!

team_winnie

旅行中如何避免「旅行者腹瀉」?預防策略大公開

team_wi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