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前國務卿鮑爾(Colin Powell)在接種完二劑BNT仍染疫逝世之後,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也接著傳出在完全接種疫苗之後確診,而台灣近期也有某金控集團負責人在接種完二劑AZ疫苗之後確診,這些完全接種疫苗仍確診的案例,稱之為『突破性感染』。
何謂突破性感染?
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一詞,泛指儘管已完全接種二劑疫苗,仍出現感染COVID-19症狀,並且確診。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對於突破性感染的定義為,在『完成美國FDA批准的疫苗接種二劑後滿14 天,仍從呼吸道標本中檢測到 SARS-CoV-2 RNA 或SARS-CoV-2抗原』。
突破性感染的出現,是否意味著疫苗接種是無效的呢?美國CDC的一份”COVID-19突破性感染案例調查和報告”中明確指出,並沒有任何一種疫苗能 100% 有效地預防感染,但COVID-19 疫苗確實是控制大流行的關鍵工具。其原因在於,接種疫苗最主要目的,是可使感染後病情減輕,並且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因此,社交網路上經常出現的關於疫苗突破病例,證明接種失敗或疫苗無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此外,CDC在同一份報告中顯示,截至2021年10月12日止,來自美國50個州的『住院或致命COVID-19疫苗突破病例』共計31,895名案例。
同時間,美國早有超過 1.87 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這代表突破性感染僅占0.017%,而其中死亡人數為7,178人,代表接種疫苗完後染疫的死亡率僅0.004%,且死亡人數85%屬於65歲或65歲以上年齡組。
雖然突破性感染不常見,但CDC發現,已接種疫苗的人,若出現無症狀感染或感染後症狀輕微,仍有向他人傳播病毒的機會。因此CDC 建議,即使已接種疫苗的人士,也應在公共室內場合戴上口罩。
資料來源 : 美國CDC
為何會有突破性感染?
以下為目前推測的五個原因:
1. 疫苗效力:
儘管現有的新冠疫苗保護力優秀,但疫苗反應因人而異,且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性本來就不是100%,所以不代表施打了就絕對免疫,另外,不同種類的疫苗效力也不盡相同,英國有臨床數據指出,BNT的保護效力為95%、Moderna為94%、AZ為70%、Janssen則為66%。
2. 時間 :
施打疫苗之後,抗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且消退時間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COVID-19疫苗的臨床試驗或接種計畫迄今僅實施數個月之久,疫苗的保護力可維持多久,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資料來回答。
3. 抗體尚未產生 :
新冠疫苗BNT、Moderna皆需施打二劑才能達到最佳保護力,而施打後也須二週產生抗體。突破性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在身體正在產生抗體,或在疫苗施打前受到感染,所以才會確診。
4. 變異株 :
COVID-19 突變速度驚人,科學家懷疑 Delta 變異株可能是造成突破性感染案例激增的原因。目前有限的實證顯示,COVID-19疫苗可能對新的變異株有部分的保護力,但保護力隨不同疫苗或不同病毒變異株而有所差異。變異株對疫苗的影響是目前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未來亦可能依據變異株而設計新的COVID-19疫苗。
5. 抗體量產生不足 :
疫苗施打後產生的抗體數因人而異,需有功能健全的T細胞和B細胞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數;高齡、肥胖、免疫系統較弱、患有慢性病或癌症的族群,即使接種新冠疫苗後,也可能因體內無法激發大量的抗體,而受到感染。
如何預防突破性感染?
1. 群體免疫機制: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群體免疫(也稱為社區免疫)應可預防突破感染風險。即使疫苗在某些人體內,不能充分製造抗體,但在社區中,其他接種疫苗的人依舊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傳播,這個現象被稱為『群體免疫』。在達到群體免疫的狀態下,已接種者能夠得到『直接保護』;而尚未接種者,則是得到『間接保護』。大多數科學家認為,要達到群體免疫,接種人數需高達總人口約70%-80%。
2. 繼續維持COVID-19防疫措施 :
疫苗保護力並非100%,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感染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 :
1.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
2.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3. 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