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已開放一到三類對象第二劑疫苗混打,詳情請關注指揮中心最新公告。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施打速度加快,全球許多民眾正準備接種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然而,在此之際,疫苗究竟能否混打,也在各國掀起熱議。先前外媒便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疫苗混打是一種「危險趨勢」,引發國際恐慌;然而,斯瓦米納坦稍後也在推特上,澄清自己的意思是:「『個人』不該自行決定是否混打疫苗,而公共衛生單位可以依據現有數據做出決定。目前尚待關於疫苗混打的研究數據,包括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和安全性(safety)都需要被仔細評估。」
瑞典最新研究:AZ、莫德納混打,中和抗體更多
事實上,目前關於疫苗混打,究竟是危險趨勢或是增強效果,目前仍未有定論。然而,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7月14日刊登的瑞典研究「AZ與莫德納疫苗異源混打」(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1273 Vaccination),卻可能對混打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此文章中寫道,研究人員在88位9至12週前接種過AZ疫苗的醫護人員中,將37位安排為第二劑仍接種AZ疫苗,其他51位則在第二劑時混打莫德納疫苗。這些醫護人員中,「AZ/AZ」組的成員年齡中位數為46歲(範圍從28至62歲),「AZ/莫德納」組的成員年齡中位數為40歲(範圍從23至59歲)。
研究結果發現,在接種第2劑後7至10天,「AZ/AZ」組的棘蛋白抗體可升至接種當天的5倍,而「AZ/莫德納」組的棘蛋白抗體則為接種當日的115倍。而在中和抗體上,「AZ/AZ」組的中和抗體可升至接種當天的2倍,而「AZ/莫德納」組的中和抗體則為接種當日的20倍。
對抗Beta變種病毒,研究發現混打更有效
此外,研究團隊藉由細胞病變效應試驗(cytopathic effect assay)發現,接種第2劑7至10天後,發現在對抗Beta南非變種病毒上,「AZ/莫德納」組的中和抗體表現也較「AZ/AZ」為佳。
至於不良反應方面,文中指稱,在這次相對小型的隊列研究中,「AZ/莫德納」組比「AZ/AZ」組呈報更多發燒、頭痛、發冷、肌肉疼痛症狀;然而,當研究人員就其不良反應針對程度進行分級後,兩組便無顯著差異。
此項研究顯然對於疫苗混打的效益,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事實上,目前也已經有國家實施疫苗混打。舉例而言,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NACI)在6月1日更新加拿大新冠疫苗接種指南,其中寫到:「第1劑施打AZ疫苗者,除非有禁忌症,否則第2劑可接種AZ疫苗或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包含輝瑞與莫德納疫苗。」然而,「第1劑施打mRNA疫苗(如輝瑞、莫德納疫苗)者,第2劑則應該施打同樣的mRNA疫苗。如果無法獲得相同的mRNA疫苗,也可考慮施打其他mRNA疫苗,以完成疫苗接種。」
德國總理梅克爾,親身示範AZ、莫德納混打
至於德國疫苗接種常務委員會(German Standing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STIKO)更在7月初時表示,第一劑施打AZ疫苗的民眾,無論年齡,第二劑都應接種mRNA疫苗(如輝瑞或莫德納疫苗)。 今年66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更在今年4月接種第1劑AZ疫苗後,於6月接種第2劑莫德納疫苗,為疫苗混打做了親身示範。
然而,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疾病管制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官網上仍顯示:「新冠肺炎疫苗不可互換。 」且「混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被評估。施打的2劑疫苗應為同一廠牌。」
至於台灣是否實施混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將在有更多科學證據證實,並由專家小組達成共識後,才會考慮實施。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台大醫院目前已針對混打展開小規模研究,預計2至3個月後結果將出爐,屆時將以此作為政策參考。另外,長庚醫院也正著手規劃新冠疫苗混打研究,預計將分為「AZ/莫德納」、「AZ/國產疫苗」兩組,待計畫送審,且經政府同意後即可進行。
雖說目前關於疫苗混打的功效與安全性,仍是眾說紛紜,然而,隨著研究人員對於疫苗混打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我們也更能掌握疫苗這項抗疫武器的使用方式,以期能早日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漫長戰役。
參考來源:
1.https://twitter.com/doctorsoumya/status/1414657053180809224?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414657053180809224%7Ctwgr%5E%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technews.tw%2F2021%2F07%2F15%2Fsoumya-swaminathan%2F
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110716
3.https://www.canada.ca/en/public-health/services/immunization/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naci/recommendations-use-covid-19-vaccines/rapid-response-interchangeability/summary.html
4.https://edition.cnn.com/2021/07/02/health/germany-covid-vaccines-mixing-intl/index.html
5.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covid-19-vaccines-us.html
撰文者:醫聯網 特約編輯 郭慧
審閱者:曾崧華醫師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