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網MedNews

新冠後遺症,長新冠症狀之自我照護

新冠後遺症,長新冠症狀之自我照護

32歲的陳先生於4月下旬感染COVID-19,他的症狀輕微,只有些微發燒、咳嗽、流鼻水,沒有住院。康復以後,他發現身體狀況不太對勁,容易疲倦、盜汗、常常忘東忘西、思慮也沒以往清楚。

65歲的吳媽媽有輕微心血管疾病,在5月初的某天發現自己不舒服,自行篩檢並到醫院作完PCR後發現確診COVID-19,那時大約下午2點。當天半夜1點時,吳媽媽發現自己血氧只有85,心跳44下,立刻緊急送醫,發現已經有肺浸潤情形,短短11小時,病情就發展成為中重症。吳媽媽現在已經病癒出院,但是經常爬山的她發現,才走個三層樓的樓梯就會喘,很容易累,也睡不好。

發生長新冠後遺症的機率及症狀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項研究指出,有30%曾在醫院接受治療的確診者,在經過COVID-19 的急性期後,依然有持續4週、甚至更長時間的後遺症狀(PASC)出現,這些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疲倦、 氣喘、失眠、睡眠障礙等等,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

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在5月18日公布了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有76%出現長新冠症狀的患者,在染疫初期病況並不嚴重,不需要住院治療,甚至有部分患者根本沒有出現新冠症狀;但是他們在痊癒後,卻遲遲擺脫不了若干後遺症。

FAIR HEALTH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新冠疫情中,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較男性為低,但是出現長新冠症狀的女性卻占了研究總人數的60%,有81.6%的女性在感染新冠時並未住院接受治療,而患有長新冠的男性只有67.5%沒有住院。目前在台灣的染疫人數依然維持高峰,雖然Omicron病毒毒性大幅減弱,但是新冠後遺症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長新冠現象,更加值得關注。

發現自己有長新冠後遺症,需要看醫師嗎?

由於目前新冠患者分布於台灣各大醫院,相關機構及醫療人員正忙於救治病患,目前台灣尚未有本土新冠肺炎後遺症的正式統計數據;但北市聯醫發現,新冠肺炎發病後的急性症狀,通常在4個禮拜以後就會消失,但需要使用輔助呼吸設備的重症病患康復時間會比較久。如果出院後持續症狀超過3個月,就可以認定是長新冠後遺症。

除了一般生理狀況,患者也可能出現一些心理性的症狀,例如焦慮、恐慌、無法專心、甚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不是每位患者都是如此。

萬芳醫院復健部醫師表示,如果患者出院返回家後,仍然有極度疲倦、嚴重失眠、或呼吸困難等情形發生,並且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盡早就醫。

「運動」是解除長新冠後遺症重要方法

新冠肺炎往往造成心肺功能受損,在長新冠的治療中,除了藥物以外,運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式。患者可以到復健科求助,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設定個人的復健計畫,並且選擇到醫院進行復健、或者在家運動。

復健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一段短時間的運動,要感到會喘,但是不至於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程度。醫師建議,每個人的年齡層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心肺耐力也不同,最好能找專業醫師諮詢,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如果是有長新冠後遺症的長輩獨自在家,但親人無法隨時陪伴照顧,建議利用短期照護服務,由專業的護理人員來協助長輩復健,加速復原速度,並能隨時注意長輩的身體狀況,讓長輩安心,子女也安心。

撰文者:醫聯網編輯群

相關文章

了解失智症與照護失智症患者5大要點

mednet

陳昭安醫師專欄/男性更年期症狀明顯嗎?症狀多久會消失?

night119

為什麼大家搶著要申請「巴氏量表」?

me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