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癢就叫「食物過敏」
其實醫學上食物過敏定義相當嚴格:所吃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被免疫系統誤認為有害,產生抗體對抗這個過敏原,因過程中釋出大量化學物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而造成的身體不適。但必須每次吃到這種食物都會出現相同症狀,才算過敏。
通常過敏會在吃進去的15~30分鐘出現,但也會拖幾個鐘頭甚至到隔天。症狀可能出現在人體不同部位,包括:
✓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口咽部搔癢等。
✓ 皮膚:蕁麻疹、風疹、濕疹、血管性水腫、紅斑、搔癢等。
✓ 呼吸系統:鼻炎、氣喘、咳嗽、眼睛搔癢紅腫。
嚴重食物過敏的人,即使少量接觸也可能引發致命性過敏反應,不可小覷。過敏免疫學專家、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舉了國外的例子:一位男生吃了花生醬以後,親吻女朋友,沒想到他女友對花生過敏,竟導致全身性休克而死。
雖然食物過敏和遺傳基因密切相關,但沒有家族史,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在少數,江伯倫指出,可能是腸道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外在致敏物質變多,「讓你的體質改變了,」而不同於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可能等長大發育健全就會減輕;壞消息是成人的食物過敏「發生了就不會好起來」。
許多擔心自己體質過敏的人,期望藉助過敏原測試避開地雷食物。但過敏狀況因人而異,以成人致敏機率最高的有殼海鮮為例,有人是吃到油炸、不新鮮的會過敏,有人是只對其中一種過敏,變數很多,很難單靠檢測判定。
想確認過敏是否來自某種食物,「還是自己吃最準,」他認為。可在醫生監測下,暫停食用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一段時間(約兩週),如果症狀改善消失,再重新一樣樣恢復食用,當症狀又重新出現時,就表示可能找到罪魁禍首了。抗過敏小撇步
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
不小心誤食過敏原,該怎麼辦?
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
1. 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
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組長魏賓慧建議。
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吃飯時,則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
2. 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江伯倫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中),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3. 只吃新鮮的海鮮
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盡人事、防過敏,
有過敏體質的人無需活在恐懼中,了解自己的狀況,精挑細選好食物,過敏魔咒也許反而能提高飲食品質,吃得更安全美味。
常見的過敏原與其避免方法
(一)呼吸道過敏
1. 花粉過敏
花粉是植物繁殖的必要工具之一,一旦遇到植物進行授粉的季節,特別是在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國家,往往花季一到,花粉散播在空氣中時,就有可能引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發作。要完全避免花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可以透過以下措施來避免花粉過敏發作:
(1) 儘量減少外出
(2) 避免在草地上運動
(3) 必要時戴上防塵面罩
(4) 使用空氣濾清器並定期清洗濾網
2. 塵螨過敏
塵螨及其排泄物是最常見的過敏原之一,由於塵螨喜愛生活在溫暖而潮濕的環境,因此在台灣極為常見,一般多附著於灰塵表面及各種紡織品如寢具、枕頭、床墊、地毯、填充玩具上面,以脫落的皮屑做為食物。
針對塵螨過敏的預防與避免,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1) 床墊:應經常在晴天時晾曬並保持乾燥。
(2) 枕頭:避免使用羽毛、絨毛或木棉做枕心的材質,可選用抗菌防螨之合成材料枕頭,並定期晾曬或更換。
(3) 寢具:避免使用羊毛毯或羽絨被,宜用低致敏性的合成材料,並定期在陽光下晾曬。
(4) 地板:勿使用地毯或軟墊。
(5) 房間:應定期清掃,避免塵埃累積,儘量採用容易清洗的家具,避免使用過於繁複裝飾的設計;窗簾也要避免使用厚布型的窗簾或難清洗的百葉窗,宜使用表面可清洗的純棉窗簾。屋中勿存放舊報紙及雜誌,書櫃及櫥櫃應常關閉;應適度使用空調或除濕機以保持室內乾燥,家中可使用空氣濾清器來過濾空氣,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必須注意的是,在進行上述清掃家中灰塵或家具時,勿必要戴防塵罩,避免在清洗過程中暴露到大量的塵螨。
3. 蟑螂過敏
蟑螂也是台灣常見的過敏原,由於蟑螂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因此台灣的氣候極適合蟑螂生存。死掉的蟑螂及其排泄物會分解成小小的粒子飄散在空氣中,一旦吸入肺中,就有可能引發氣喘。要避免蟑螂過敏原,應減少家中吸引蟑螂的物品如食物,並積極撲殺家中的蟑螂,並定期清洗家裏較陰暗潮濕的地方。
4. 黴菌過敏
這也是台灣常見的過敏原。黴菌繁殖時會產生孢子,並且像花粉一樣散佈在空氣中,對黴菌過敏的人一旦吸入這些孢子,就可能引發氣喘或鼻子過敏的症狀。黴菌也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因此要注意家中浴室、窗簾、地板、地下室各處有無黑色斑點,這些往往就是黴菌滋生形成的菌斑。要避免黴菌,首先要注意家中的環境清潔,並保持乾燥及通風,一旦發現有黴菌斑,就要立即清洗乾淨;有霉味的地毯或紡織品要拿掉,空氣濾清器及冷氣空調的濾網也要定期清洗並更換。
5. 動物過敏
動物的過敏原最重要的是毛髮、皮屑等,例如貓毛、狗毛都是較常見的過敏原,這些過敏原可以散佈在室內空氣中,因而引發氣喘。要避免動物過敏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接觸寵物,更不要飼養寵物;如果實在必須養寵物,建議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並請其他人定期替動物洗澡。
(二)消化道過敏
最主要的消化道過敏原都是常見的食物,例如:
1. 牛奶過敏
通常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隨著年紀增長,牛奶過敏的症狀通常會逐漸改善,如果嬰幼兒有牛奶過敏的情形,可使用水解蛋白奶粉或低敏配方奶粉來代替牛奶。
2. 雞蛋過敏
有些人是對蛋白或蛋黃過敏,所以若發現吃蛋會過敏的人,可以抽血檢測是否對蛋白或蛋黃其中一種過敏;此外一般食物中含有雞蛋成份的很多,宜小心選擇食用。
3. 海鮮過敏
許多人覺得吃海鮮之後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事實上真正對海鮮過敏的人其實不多;要確認是否對某種海鮮過敏,應單獨針對那一種海鮮做測試才準。
(三)皮膚與黏膜過敏
皮膚常見的過敏原很多,包括金屬類的鎳、鉻、染髮劑、甲醛、香精、外用藥膏、中草藥等等都是常見的皮膚過敏原,皮膚過敏的症狀在急性期常會出現許多紅色的癢疹甚至起水疱,慢性期則會出現皮膚變粗變厚,形成「苔蘚化」的外觀。
🔻醫聯網多元服務,等您來體驗🔻
◾️ 了解健康檢查: https://med-net.com/PrecisionMedicine
◾️ 線上醫師諮詢: https://expert.med-net.com/index
◾️ 短期照護服務: https://pse.is/47nzj5
◾️ AI智能醫師: https://med-net.com/AIDoctor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