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網MedNews

2019最新健康餘命調查:國人平均需仰賴他人照顧達8年

主計總處發布最新統計指出,2016年(民國105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71.2歲,而不健康的存活年數是8.8年。儘管能活到老,卻需要臥床讓人照顧長達近9年的時間,這樣的老年生活,樂活嗎?

國人的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逐年擴大

「健康壽命」的定義是一個人死亡前扣除不健康、無法自由行動的年歲後實際的壽命。2016年出生的嬰兒,內政部預期可以活到80.0歲;衛福部預估可以健康地活到71.2歲;用平均壽命80.0年減去平均健康餘命71.2年,得出8.8年。主計處所公布的「不健康的存活年數」便是用內政部發布的零歲平均餘命(平均壽命),及衛福部發布的健康平均餘命兩個指標相減得出。

2050年,台灣每1.5個壯年人,就會需要撫養一個長輩。但台灣的問題不只老化,「慢性病化」更是另外一個隱憂。台灣的慢性病問題,並未因為醫療進步而改善,從台灣是全球知名的「洗腎之島」來看,民眾並沒有找到一個適切的方式改善健康。

國際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刺胳針)曾發佈了一份全球各國健康保健品質指標評比報告,在HAQ指數值(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指數)台灣排名45名,而鄰近的日本與韓國則是分別排名第11名與第23名。「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的差距,可作為衡量國家健康照護品質指標的方向,而近年國人的平均壽命與健康壽命,可以看出逐年擴大當中(請見以下圖表)。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通報、衛生福利部統計專區

因此,除了醫療保健,值得思考的還有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儘管民眾已有健康檢查的認知,但還是不知道檢查之後該如何改善紅字。由此可知,如何達到真正的「健康壽命」,就必須從了解「生理年齡」開始。透過生理年齡的易讀性以及預防指標,來讓民眾找到健康改善的方法。

健康壽命 從縮短實際年齡與生理年齡做起

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距可代表一個人老化和疾病風險的程度,要縮短健康壽命和平均壽命的差距,就要從縮短個人實際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距做起。何謂「生理年齡」?生理年齡是透過健康報告分析出來的數據,來檢視並評估個人老化速度。

資料來源:醫聯網

但僅僅獲得另一組數字並不會更健康,重點是生理年齡分析的易讀性。醫聯網所推出的生理年齡分析是經過科學家數十年努力的成果,有效分析不同器官或系統的生理年齡,包含以下七種功能: 身體(肥胖)、心肺、代謝、血管、免疫、腎臟及關節等功能。讓民眾知道疾病預防的具體方向。

生理年齡分析只要利用健康檢查檢測項目即可進行老化程度評估,建議連同每年身體健康檢查時一起檢測,每個月依據改善方針的建議,改善或建立1-2個習慣,即可使生理年齡下降。另一方面,檢測結果包含客製改善方針延緩老化速度,從壓力管理、食品種類與運動方式及頻率給予建議,不但能夠預防疾病,更可達到減緩老化、促進健康效果。 🔻

相關文章

憂鬱症治療新希望 陽明交大實驗證實:腦部磁刺激能夠改善症狀

night119

楊聰財醫師專欄/健保新制7月上路 怎麼計算?為什麼部分負擔是必然?

night119

王文弘醫師專欄/甲狀腺結節消融手術不需住院 術前必檢視保單的三大重點

night119